农村旅游是一种以农村野外为空间,以体验自然生态,进行游居和野行的村野旅游形式。它通常包括旅游者亲身体察当地风土人情、礼仪风俗,观赏种植农作物、果树、山水风光等,也包括旅游者在当地短居、学习、探索、体验农村生活等活动。农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方面:一是空间上,旅游活动发生在农村地区;二是主体上,农村特色是吸引旅游者的根本,二者缺一不可。
在国外,与农村旅游相关的旅游种类众多,例如:农业旅游(Agrotourism)、农庄旅游 (Farm Tourism)、绿色旅游(Green Tourism)、(偏远)乡村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Village Tourism)和周边旅游(Peripheral Area Tourism) 等。近几年来,国内农村积极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农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围绕农村旅游,很多新概念、新理论应运而生,例如:游居、野行、居游、诗意栖居、第二居所、轻建设、场景时代等。这些新概念和新理论的出现,加深了人们对农村旅游的认知,丰富了农村旅游的内容与形式,相应的,关于农村旅游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也向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更专业的要求。
规划原则
1、对于游客,满足与吃、住、行、游、购等景观需求;
2、对于商户,整合农家乐、度假村、地方景点、地方特产等景观需求;
3、对于企业,满足商务会议,度假休闲,拓展培训等景观需求;
4、 对于自然,进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规划。
规划内容
上述的这些农村旅游的现状与特点,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讲,决定了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内容需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观光农园。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公园景观。景观规划中要注意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形成包括观光牧业、渔业、副业,以及高科技农业园区在内的多种主题公园。观光牧业利用牧场、养殖场、狩猎场、森林动物园等,为游人提供观光和参与牧业生活的风趣和乐趣。例如奶牛观光、草原放牧、马场比赛、猎场狩猎等各项活动;观光渔业利用滩涂、湖面、水库、池塘等水体,组织游客参观捕鱼、驾驶渔船、水中垂钓、品尝海鲜、参与捕捞、学习养殖技术等活动;观光副业利用与农业相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例如竹子、麦秸、玉米叶、芦苇等编造的多种美术工艺品,让游人观赏艺人或亲自参加编织活动;高科技农业园区采用高新技术生产手段和管理方式,集成生产加工、营销、科研、推广等功能的农业种植区或养殖区。这些园区有的对外开放,接待游客,也有的封闭。景观规划中考虑现代农业技术培养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作物品种园地,向游客展示农业最新成果,例如优质蔬菜、绿色食品、高产瓜果、观赏花卉作物园地。
第二,休闲农场。以农庄、农场特色为主题的采摘休闲景观。景观规划包括休闲农庄,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园,渔场等,让游客进行摘果、品尝、拔菜、赏花、采茶等活动,享受田园乐趣。这也是国外观休闲农业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另外,这类旅游景观也是婚纱摄影的最佳选择。
第三,农业教育园。以增长见识为目的,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为主题的科普示范景观园区。如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第四,民俗观光园。以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传统乡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观光村。
第五,民宿农庄。以度假、宁静养生、忆苦思甜为目的的短居或长居农村的居住景观。
第六,森林公园。属于观光林业,即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景观。如森林公园、观光林场、天然林地、林果园、绿色造型公园等,为游客观光、健身、野营、探险、避暑、科考、森林浴等提供有利场所。
最后,其他。包括度假、疗养、峰会、演出、办公、风情走廊、回迁居住等景观。
规划措施
1、增强农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在农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的景观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2、保持本土特色。注重对原汁原味的农村本色进行保护,强调天然、纯朴、绿色、清新、闲情和野趣等景观特点。
3、与其它旅游开发相结合。农业资源开发要与区域内其它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与农村扶贫相结合。开发农村旅游可增加旅游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缓解对城市的压力。
5、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农村旅游开发有可能牵涉到移民问题,小城镇是比较理想的接纳场所。故小城镇的建设要按旅游城镇的风貌进行控制,使小城镇本身成为旅游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业,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等。
6、与资源保护和打造生态个性相结合。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防止旅游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加强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7、加强社区参与和对农民的培训引导,使旅游业成为农村社区重要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