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日本国际新闻频道 NHK WORLD News 放送了一则新闻:一个中国河南农户,从入不敷出的农村留守家庭,一年后成为了拥有4台农业无人机、打药过万亩田的新型农户。
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的教授 Karunaratne ,看了新闻后忍不住在 Facebook 上感慨道,“农民干活也能上天入地!”日本的川崎恭介则对中国科技创新更为激动:全自主飞行,对农民的操作实在太友好了。
不过,智能农业带来的改变,并不仅仅体现在农业生产上。增添了更多活力的中国农村,也正渐从被遗忘的角落中走出。
从无奈留守,到新的生活
在一部旧纪录片《中国人的活法》里,有这么一个片段:记者采访农民时问,“村子里现在没多少青壮劳力了?”农民指着不远处正在刨地的几个身影,咧嘴一笑:“这些就是年轻人了!”记者又问:“这些都多大岁数?”“都得六十开外!”
简单一番话,却是多数农村人口结构断层的写照。今天的主人公,李建成一家也曾饱受过留守家庭的辛酸。种地挣不够钱,妻子不得不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彼时还在河南老家上学的小女儿,一想起妈妈就忍不住哭。
转折点发生在去年。2017年,李建成的妹妹忙于打理生意,把自己买的一台极飞植保无人机交给了李建成。从那以后,李建成一家走向了新的生活。
从农民到飞手,一年打药万亩田
李建成花了4天多时间,基本学会了无人机的操作。可就连买它的妹妹也不怎么敢用,李建成对效果心里也是打鼓的。第一次给小麦打药除草,李建成先小规模地试验了下,看着草害消灭了一些后,才敢大胆用起来,还到周边农户去推广这项新技术。
当地农民学习使用极飞植保机
对飞防抱着希望的李建成,在妹夫建议下,决定再凑点儿钱,多买一台无人机。不料却招来了妻子的反对:家里哪有农民敢用这个?你去给人家打药不赚钱,还得倒赔钱。李建成不想放弃改变的机会,跟妻子说,你要是不信,就跟我一起去试试看。
跟丈夫一起去作业了几次,亲眼见识到防治效果后,妻子什么都不说了。到现在,夫妻俩打药的田累计将近有1.4万亩。也就是在年初,李建成一家引起了日本 NHK 电视台的关注,他从农民到极飞植保机飞手的转变故事,也走上了日本荧屏。
从种地到飞防,经济收入见喜色
“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挺困难的,不挣钱,还花钱。”李建成回忆起去年刚推广的时候,农户说,飞机只装那么一点儿药,一回能打十亩地吗?李建成就免费给他们打,或者干脆给他们对比,看背着药筒打,用车打,用他的极飞无人机打,哪一个效果好。不仅这样,李建成为了拉更多生意,每一个乡,每一个县都往里跑。
“有时不在周边打,一跑也是100多公里,都照常去。”李建成还打趣道,原本有一个湖南小伙子跟他们一块去作业,结果去的地方远,吃的又是大锅饭,还不如不在他们那儿干,后来小伙子就索性回家去了。
如今,李建成一家用4台极飞植保机,光是一个季度就管打个小万亩,加上地里挣的钱,经济收入比以前大大提升了。
李建成获得为农户打药的报酬
从漂泊到团聚,农村生活乐融融
李建成的妻子也已经告别了北漂打工的日子,回到了河南老家。李建成补充道,此前电视台来采访,问起孩子当年自己和妻子不在身边,结果当时小孩说着就哭了。李建成略带愧疚,“都是出去打工弄的。现在白天出去晚上回,有更多时间陪他们,日子总算比之前好多了。”
李建成一家的转变,就像是未来农业发展轨迹的缩影。通过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耕作方式与生产效益得以改善,更多青壮劳力返乡建设。
“遥看飞机撒农药,拿着手机管农田。”未来,农业将变得高效、先进与时尚,农村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