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农业经济学家常常被人拿来开心解闷,各种段子比比皆是,有一个是这样的:上帝为何创造经济学家?答:因为有经济学家的话,天气预报便显得准确多了!
准确地预测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确实是件困难事,但也是件很重要和很必要的事。对国家宏观决策如此,对投身农业的企业和从业者也是如此。
对于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模式,有很多争论。有人说美国模式,有人说欧洲模式,有人说以色列模式。也有人说,没有别的模式,就是中国模式。
其实我想说,我们不是要模仿哪一个国家模式,而是要发展所有的模式。也就是说,在中国,由于地理,文化等因素,区域之间差别极大,不同地区,适合不同模式。
因此中国农业模式的关键词是:区域,依区域不同,所以形态不同。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哪些地区适合发展哪种农业形态?
第一种形态:规模化大田种植业
主要区域在东北、西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共同特征是连片的平原,适于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东部地区主要产品是玉米、水稻和小麦,西北地区主要是棉花。
主要推动力有三个:一是劳动力成本刚性增长,越来越需要用机械替代人力;二是工业化发展,让机械变得更好更便宜;三是土地三权分置,大大有利于土地流转,实现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
美国农场使用的最大马力的拖拉机,现在已经可以在东北建三江平原看到,将来也会出现在其他平原地区。
第二种形态:现代设施园艺业
主要区域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其技术特征是综合性与集成性的,包括优质高产品种、土肥植保技术、栽培模式(水培、立体等)技术、温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产品类别是:大量蔬菜,少量水果,个别花卉。
设施园艺业有很多优点:同一块土地,产出率高出几倍;受天气影响小,可以“搞乱季节”;整个生产流程可控,产品质量、规格和安全性更好。收益情况,应该普遍很好,远远高于大田;证据是,近年来扩张速度很快,设施升级很快。去荷兰的飞机降落前,满眼都是大片的现代化温室。这种景象,也正在我国东部大城市郊区出现。
第三种形态:集约养殖业
这涉及到猪禽牛羊和水产养殖。
同设施园艺业类似,集约化的养殖业,也是一系列技术的综合和集成,包括畜禽水产品种、饲料技术、养殖设施、环境控制、疾病控制等。对丰富我国人民的餐桌和饭碗,养殖业贡献巨大,却鲜受表扬。倒是时不时地听到一些抱怨,说40~50天的鸡,四五个月的猪,长得太快了,味道不地道了。
想想看,当年每人每月只有半斤肉票时,那肉吃起来自然美味无比。集约养殖业的发展,让肉蛋奶鱼从节假日才能品尝一下的奢侈品,变成老百姓的家常菜。集约养殖业的发展,也让农村院落变得干净起来,不再有猪叫鸡飞蝇舞。
第四种形态:现代林果业与土特种养业
我国山区丘陵区面积很大,这些地区,地块零散,难以实行大规模机械化;同时,传统的大田种植也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这些地方,往往最适合发展林果业、野菜药材等土特产品种植业、土鸡山蛙等特种养殖业。这些产业往往耗费较多劳动,但产出的附加值很高。在现代物流业和加工业的支持下,能够很好地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有的,还可以与乡村旅游度假休闲结合起来。
第五种形态:乡村旅游度假业
30年前的德国,乡村旅游度假就已经发展起来了,这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而那时也没人会想到,破破烂烂的中国农村,今天会有如此的发展;乡村旅游度假,从若干年前的星星之火,现在已成燎原之势。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让城市人日益思乡;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让乡村变得更有魅力。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过程中,城市人得到愉悦,农村人得到收入,农耕文化传统得到承续。
当然对于水果行业,如今也有一个大火的切入点,那就是休闲农场采摘园。
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中城市的工薪阶层、白领阶层和金领阶层为了放松工作压力,调节心情,体验瓜果采摘的乐趣,品尝新鲜瓜果,于是全家人一起到郊区的旅游度假村或田园度假村小住几天。于是便诞生了水果采摘园模式。
国内最早的采摘体验是在深圳的荔枝节。随着采摘园模式越来越普及,随之也诞生了众多经营模式。因此全国各水果产区也纷纷建立独具当地特色的示范园区。这种模式对于区域要求不高,各水果产区都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发展。
以上各种发展形态,正处于不断形成、完善和壮大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创新,包括政策、科技、组织、业态等,会大大加快这个进程。当以上五种农业发展形态,都达到世界最好水平,至少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现有水平,我国三农“强、富、美”的宏伟蓝图和梦想,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