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中,有一部分农庄是依托景区优势发展起来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大减少了投入成本,那么对于没有这些优质环境条件的地域,又如何发展农庄经济?
1、选准位置,转化资源
首先要占据有利位置,懂得利用当地的优质资源,找准景观、土地、人文资源等,合理选址并转化,比如水库、古树、老井、村落、遗迹、洞穴都承载着当地人的历史记忆,巧妙的借用这些资源为己所有,就可以为自己的农庄添彩。
2、开发特色,体系化发展
要提升农庄的竞争力,就要找到自己的特点。结合当地独有的物产资源,开发农庄特色延伸产品、体验、项目,同时形成体系化运营,而不是简单的为消费者提供吃喝玩乐等一系列服务,事实上很多农庄具备餐饮、住宿、娱乐、休闲还是不能引来人流与驻足,问题就在于没特色,服务不成体系,使得用户体验感并不好,你可以搞怪,可以奇葩也可以另类,这是农庄体验项目中的一把杀手锏。
3、挖掘稀罕物,打稀缺牌
寻找在农庄发展中不曾有过,但适合当地发展的东西,可以跨界资源整合,其实休闲农业很容易和其它行业结合,让人眼前一亮。做农庄过程中,挖掘稀罕物,说白了就是找结合点,把人们想不到的事做出来。
4、农庄抱团,互为依托
农业强了,国家就会强,农庄强了,休闲农业才会强。所以做农业,大家更应该团结在一起去发展这个行业,资源共享互用,互相成为依托,各取长短形成主题,尤其是在没有优越自然景区条件带动下,更应该共同培育市场,比如北京的酒乡之路,周边都是知名的葡萄酒庄,这样做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吸引力。
5、复兴工艺,突出文化
要想盘活农业,必离不开文化,长久性的文化依托才能带动休闲农庄的发展,工匠精神与文化创意渐渐得到了大家广泛的重视,将当地的文化资源整合,转换成一种创意形式,让游人可以在体验中、观赏中、细节中得到交流。
6、营造主题,依托产品
很多农庄规划设计的很全面,什么设施项目都有,但都没什么吸引力,这是因为缺乏一个主题,也就附带着缺乏依附主题延展的特色项目,人们来农庄体验总是有理由的,也许为了吃,也许为了玩,那吃什么?玩什么?国外有个披萨主题农场,在这个农场里种植的一切作物都是披萨的原料,这就是一个有主题的农场,他可以在主题之下依托产品,吸引游客,同时也定位了属于自己的消费人群。
休闲农业的“做”与“忌”
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大休闲时代悄然而至,各方大佬纷纷出手布局农业,从诞生起就与旅游有着不解之缘的休闲农业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大江南北,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拐点,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和途径。
然而,在其红火的背后也饱含着无数的尴尬和困境,譬如许多休闲农业项目因战略定位不当而无疾而终,因后续资金不足而难以为继,因管理人才稀缺,掷高薪却一将难求等现象不一而足。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从业者都需要冷静思考,直面现实,以从中找到破局与创新的痛点,对症下药,方可涅槃重生。
7、做系统,忌傲慢无知
休闲农业是一个完整、有机的系统,包含了资金、成本、管理、人才、团队、营销、产品、推广、策划、规划、建设施工等方方面面,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项目乃至企业的运营。只有搭建了健全的系统,才能有效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益,彰显价值。
单个项目是园区的平台,在平台的基础上要做系统,用系统的工程去解决项目每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才能维持项目的正常运作和长远发展。
8、做阳光,忌偷梁换柱
休闲农业本来就是生态、绿色的光明的产业,因此作为经营主或投资者首先得存良心、有良知,甘于做阳光下的产业。无论是休闲农业项目还是产品都需要在诚信、守法、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这样的企业和项目才有可能健康地发展下去。
9、做内质,忌王婆卖瓜
内容是王道,品质制胜,这是市场亘古不变的真理。在这个消费者需求多样化、追求感性化的时代,内容和品质仍然是市场成功的关键。
如何瞄准目标客户群,将项目和产品的内容做到出奇、出新、出彩、出色至关重要。注重客户体验,物超所值,其实是对品质的更高要求。往往游人慕名而至,而所见所闻名不副实,只能败兴而归,从此可能口碑顿坏、诚信全失,日后再怎么想办法恢复都很难。
10、做产业,忌表面功夫
对于休闲农业项目而言,优势产业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盈利以及可持续发展。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需从自身优势产业着手,树立自己的强势品牌,建立核心竞争力,并以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农业产业是其发展壮大的基石,旅游、服务等产业是其价值提升的关键。
做好优势主导产业,才有发展的空间;做好配套产业,才有提质的希望。如此,才能把产业链延伸开去,真正实现高产、高质、高值、高效。因此,在规划时,一定要在产业的设置、产业的发展上做足功课,要做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做有盈利能力的项目。
11、做市场,忌盲从领导
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项目是政府主导或者推动的,这就导致经营者陷入了一个怪圈——到底听谁的?在决策上、在战略策划上、在规划设计上,你说、我说、他说、大家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究竟听谁的?其实很简单,当然是听市场的,消费者说了算。休闲农业的市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看得见的有形市场,如产品市场、消费者市场等,这是做事,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虚假;一类是看不见的无形市场,如品牌、文化、生态等等,这是做市、做势、做未来,这是休闲农业的重点。
休闲农业是一种体验经济,游客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盈利能力,因此,一切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能力为导向,锁定高端顾客,腹部减肥,才能提升企业的利润。生意好不好,成不成功最后还得看利润多少。毕竟没有哪家企业是纯粹的慈善机构,没有盈利的支撑,所谓的发展、社会责任都是一句空话而已。
12、做模式,忌东施效颦
模式是从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来的核心知识体系,是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论。好的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在做休闲农业项目之前,首先得结合资源条件、区位交通、人文历史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尽可能科学、合理的制定好战略策划与规划设计,尤其是商业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模式、推广模式等需要重点思考,做到心有成竹,沟壑分明。
由于定位不同、地域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历史人文不同、民俗文化不同,每个农庄的商业模式也就会不同。各个农庄的处境不同、底蕴不一样,具体的管理模式也就不尽相同。切忌一味模仿和照搬别的休闲模式,否则往往画虎不成反类犬。
13、做长线,忌鼠目寸光
农业是典型的慢热型产业,投入大,比较效益低,回报周期长。因此,注定做农业必须“风物长宜放眼量”,经营者必须有高格局,有大气量,有长远的目光与投资打算。
14、做减法,忌贪大求全
做农业行业,要学会做减法,要聚焦,做深、做足、做精某一类产品,从而实现一拖三,甚至一拖N。
休闲农业是高品质、高附加值、高边际效益的产业,产业是基点,生态是看点,文化和服务是卖点,宜精不宜粗,宜深不宜浅。把产品做精致,做到极致,才是真正的出路。
15、做差异,忌拿来主义
在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今天,农业的内涵与边界都在拓展,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跳出“就农业谈农业”的旧框框,寻求现代农业的“接二连三”,实现三次产业的融合互动。
因此做休闲农业,也要跳出农业做农业,登山不看山,才能登高望远。只有找准市场机遇点,正确预判市场走向,将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等元素有机融合,才能有的放矢,走向成功。只要在机制、模式、创意上不断创新,在跨界整合上下功夫,通过一产联动二三产,就能脱颖而出。
仔细甄辨资源差异、文脉差异、地域差异产品差异以及同质项目优劣势,在差异化上做足文章,做到比同类项目别出心裁,与同类项目互相补充,这才是品位,才是境界。
16、做团队,忌单打独斗
在开放、包容、融合的大经济环境下,单打独斗的个人主义已经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团队合作成为休闲农业企业和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有农业合伙人的概念和思维,抱团取暖,整合资源、资本、知识、技术等相关要素,在合作中共存、共荣、共赢,从而规避风险,获得安全感、归属感。
总之,做休闲农业既是做产业、做事业,又是做战略、做理念,更是做心态、做生活方式。因此,多给自己预存一份企业家的实干、战略家的思想、文学家的细腻、艺术家的心态、雕刻家的精致,未雨绸缪先谋划,因地制宜巧设计,量力而行谋发展,再加上苦干、实干和巧干,定能守得云开见日来,最终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