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上被提出后,就成为今后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国各地政府都在想尽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特色,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当今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不少国家都希望依靠大数据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按说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经济、大数据之间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永远不会有交流。但是自从大数据被提出后,就有人说:谁掌握了大数据的主动权,谁就赢得了核心竞争力。
也正因如此,“乡村振兴战略”和大数据之间才发生了交集。也就是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与国家大数据战略相结合,用好大数据这一技术助推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那么大数据应该怎样助力乡村振兴?从哪几个方面着力呢?
做好现代农业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
简单来说就是,从国家层面统筹和规划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将农业大数据发展纳入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同时基于我国农业发展特点和需求,拓展和深化农业大数据重点发展领域,大力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生产信息化、精细化和智能化,为农业经营主体创造现代化数据环境。
完善涉农服务信息共享体系
通过大数据可以建立政府各职能部门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由相关主管部门根据信息主动共享、协议共享以及不予共享来分类编制信息目录清单。建立数据编码、采集、分类、发布、共享和交换等相关配套标准,出台电子证照关键技术标准和跨地区互认共享标准。
提升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
以数字农业为抓手,重点培养和支持一批农业大数据应用与示范项目,推动农业大数据资源增长及农业大数据技术应用。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智慧园建设。
将民政、人社、医保、教育、住建等部门乡村公共信息整合起来,探索建立乡村文化、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平台。
运用大数据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
运用大数据优化乡村土地、金融、人力等资源配置,完善资源价格机制,提升农村生产要素收益水平。加强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通过征信手段实现农产品生产可记录、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着力解决农产品市场化经营中供需两端信息不对称困境,有效提升时效性并降低物流成本。
建立农业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打造一支“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队伍。为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大数据已经在“三农”事业发展的许多方面发挥出助推功能。这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