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蔬菜流动环节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农民卖的很便宜甚至不赚钱,蔬菜的零售价却很高。正所谓“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现在的情况却是全伤。究竟真相是什么?是农民矫情?还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探讨。
1. 农民盲目跟风、盲目的扩种
对于之前销售好的蔬菜,农户会大面的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导致蔬菜存量多。2015年4月全国大葱滞销成灾,山东省和河南省地区大葱低到两角,连工人的工资都付不起,而这一切都源于2014年大葱的好行情。
2.农民的销售渠道专一
农民的蔬菜销售主要以被动销售为主。当市场的行情不佳时,批发商采购的价格会降至冰点,种植户一旦丧失了原有的销售渠道,便会无从下手。
3. 种植的产品缺乏竞争力
农户种植的产品单一,没有品牌,缺乏竞争意识。据统计,相对而言,低端蔬菜更容易出现滞销现象,所以当白菜、萝卜等蔬菜因获得相对丰厚的利润后,农户的积极性远高于相对比较难种植的豆角和茄子等蔬菜。
4. 物流销售渠道的单一和不可控性
蔬菜价格下滑时,批发商不愿意买进更多的农产品时,农户手中的货源也很容易发生滞销。这样很多人要问,农民为什么不直接去城市里卖菜呢?这样城里人既能吃到新鲜蔬菜,价格还便宜。这里面有很多原因,首先农民的信息跟不上,他们甚至不了解城市里菜的价格,只知道自己菜的产量如何。其次,农民进城里卖菜没有固定的摊点,只能沿街叫卖,城管能放过他们吗?反过来讲,所有的菜农都去城里卖菜,会给城市的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农民只好选择把蔬菜卖给菜贩。
那为什么会出现城里超市价格贵、农村蔬菜会滞销的情况呢?
那我们就来探索一下为何零售的蔬菜价格高?
菜价虽高,消耗问题大。
从田间到消费市场,总有一部分消耗,且菜贩买到的蔬菜,不一定就能当天卖完,如果保鲜不好,就有一部分要扔掉。这扔掉的部分,也是损失,所以利润往往就是消耗在这些方面。
流通环节多,推高价格。
蔬菜要到达消费者手中,一般要经过好多环节,例如:农民(1元)—蔬菜批发商(1.3元)—蔬菜零售商(1.5元)—菜市场(1.8元)—消费者,同时运输中的运费也是一笔不少的开销,再加上损耗,到消费者手里翻番是最少的。
农民虽然没有各种投入,但是要流很多血汗,每个人生活都不容易,我们应该互相理解,互相体谅。总的来说,导致高菜价的原因有很多,农民朋友不想背黑锅。笔者在此建议农民朋友不要盲目种植某一种蔬菜,当供给量大大超过市场需求量时,这种蔬菜的价格会很低,甚至都卖不掉,例如就像去年辣椒可以卖到4-5元一斤,而今年最低的时候2-3毛还没人要,这么巨大的差距都是盲目跟风种植造成的。所以建议农友们还是不要跟风,结合自己的种植经验和实际的情况去选择种植蔬菜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