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大家是否主动相信还是被动听说,优质优价这个词已经越来越多的体现在小麦、水稻等一些主粮作物上来,早早尝试的农民在这波农业深化改革的情况下已经走在了前列,与普通农户的种植收益也正在拉大。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对大米刚性需求以及对农产品品质需求的提升,这种优质优价在未来会越来越常态化。而坚守传统水稻种植的农户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优质优价在未来会成为常态化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中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绿色、健康越来越成为很多国人的选择。在以往保证口粮的背景下,国家通过多年的最低保护价政策保证口粮的稳定,一时间产量成为了很多农民追求的第一目标,在此情况下,大量以产量高为代表的普通水稻进入了国家储备体系。而与之对应的消费却没有与快速增长的产量形成正比,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加让这种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二是鉴于上面提到的供给侧结构性不合理的问题,国家开始调整普通水稻的种植面积,从最低保护价的逐步下调到最近井灌水补贴的降低等措施,都是在通过价格的指挥棒来引导普通水稻种植面积的调减。三是优质水稻品种的价格正在最低保护价之上平稳运行,黑龙江像绥粳18、稻花香、三江6号等优质水稻的价格比普通水稻价格每斤都要高出0.2元以上。而水稻产量大省的吉林今年都没有启动最低保护价的政策,这主要得益于吉林省一直努力的推广优质大米的种植和销售。
普通种植的路已经越来越窄
与种植优质水稻获得比较稳定的种植收益相比,普通种植户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特别是2018年,国家大幅调低了水稻的最低保护价,黑龙江稻农的亩平均收益已经从之前的五六百元一亩降到二三百元一亩,甚至有些稻农在盈亏平衡点附近徘徊。利润下降的这么多除了价格下调的因素之外,种植成本的上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农业生产资料在国家环保的大政策之下,农化企业大量关停或限产,带动了农资产品价格的上涨。人工方面,随着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成本也在直线上升。在这一降一升之间,农民的收益被大量蚕食。
未来种水稻还应抓住这三方面因素
一是紧跟政策和市场信息。
随着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农业政策的调整也将越来越密集,不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就会出现决策失误。还有就是懂得看市场,多了解市场信息和动态,选择适销对路的品种,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预期收益。
二是提升自身生产技术水平。
无论是种植普通水稻还是种植优质水稻,通过技术来降低投入成本和增加产量、品质是永远都不会错的,这就需要大家平时多多积累生产技术,从而实现种植作物的稳产和高产。
三是不光会种还要会卖。
我们在按标准种植的同时还要积极的与企业对接,通过订单、合作、基地、电商等等方式打开销售渠道,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价格波动给大家带来的损失,才能获得长久稳定的收益。
未来的农业发展,光会种植是不行的,既要了解政策信息,还要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我们还要具备经营者的思维。时代在变,应主动适应变化,墨守陈规,只能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