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2019年春节,我国农业又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中美之间就农产品进口达成部分意见,二是号称“养猪第一股”的雏鹰农牧因买不起饲料、养不起猪,导致出现巨亏。
其实,关于买不起猪饲料养不起猪,因为这次春节回老家,就发生了一例因为养猪跑路的事,加上这两年因为一直关注玉米市场,也了解2018年疫情对养殖业的打击。
更为关键的是,作为一个实体企业的从业人员,深刻了解实体企业生存的艰难,而农业尤甚。
通过近段时间围绕雏鹰农牧的报道,很多人也能了解到,其实,不仅仅是雏鹰农牧,包括温氏、大北农、正邦这些龙头企业,日子过的也不好——但为了不必要的麻烦,我们今天不讲这些企业的事。
我们都知道,河南是农业大省,盛产小麦、玉米,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近1/10,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26.9%。而且2018年底,省会郑州宣布迈入GDP万亿俱乐部,整个河南经济总量也是排名全国前列,但来过河南,去过郑州的,都清楚,河南、郑州,想要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在春节回老家之际,和一位本家聊家常时,他说现在在农村一月的养老金上涨到170元了,这样一年下来就能领2000多元,不到两年就能赚回来了(因年龄偏大,当时是一次性补缴了3000元),现在的政策是真的好。
在河南,有这样想法的农民应该不在少数,这也是我们基层的一些想法,但也透露出了我们基层的生活水平,而河南是全国农民最多的省份。
我们是农业大国,但我们不是农业强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很多时候并不意味着强,大意义着高成本,大意味着资源配置的错位,大意味着竞争力不强。
就拿雏鹰农牧来讲,作为行业的“养猪第一股”,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个企业吗?你会愿意为了这个称号而多出几元钱去购买他家的猪肉吗?
答案都是否定的,然而熟悉雏鹰农牧的都清楚,他们这几年很是做了件“高大上”的事,但正如我们前面讲的——大不代表强。
以我们现在的农业而言,我们是出于消费升级的时代,但这个消费升级的过程是漫长的,我们大多数人可以在一些非生活必需品上偶尔性的支出一些溢价价格——比如衣服、手机、家电、礼品、聚餐等,但如果让每天都高于正常的市场价去支出时,价格就成为我们考虑问题的第一要素。
很不幸,农业就是这样的一件事,粮食更是其中的关键。
所以,雏鹰农牧不是一个笑话,是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征——我们在消费升级,但本质上我们目前还未到达全面升级,富人有很多,同样穷人也有很多,生活中大部分消费者依旧面临着多重的压力。
在2018年印度很是上演了几部优质电影,比如《印度合伙人》,其中主人翁在演讲中有过这样的描述:印度有很多问题,但这也意味着有很多的机会。
第一反应中是“赚钱的机会”——因为大多数人希望赚钱,赚钱被作为衡量自己价值的唯一标准。
他说的是——有钱,会让男人笑,做善事,会让很多女人快乐。
中国的农业,也需要一些善举,需要一些好的改变,让更多的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