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平常去逛超市的时候,里面的蔬菜、水果是不是感觉很贵?有种吃不起的感觉,而自己种植大面积蔬菜、水果的时候,又会感觉价格很低,甚至卖不出去的情况。
上述问题相信有不少朋友深有同感,最近几天,小帮手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我去年种植了半亩地的菠菜,本来想着春节的时候,蔬菜价格贵,能赚一些,但是,由于我们当地气温过低,很多菠菜都没出苗,有些出苗的长势也很小,错过了春节期间的销售,等到现在,长势上去了,但是价格下来了,超市里面一斤菠菜的价格还是1.29元/斤,而我摘了几十斤,去市场卖,一斤才卖了0.3元,就这还是整理好的菠菜(黄叶、烂叶去除掉),估计算下来,这半亩地的菠菜,最终能卖200元就已经很不错了。
看到这,相信很多人和小帮手都有一个同样的疑问,为什么农民手中到消费者手中,中间的价格相差会这么大呢?小帮手个人看法如下:
造成该情况主要原因是因为中间流通的环节过多,首先,农民种的农产品会有商贩去收购,然后商贩把收购的农产品拉到城市里的农贸市场进行批发,根据农产品不同或者其他的原因,会去往全国各地,随后,一些零售商会去农贸市场批发,最后,这些农产品经过零售商流通到了消费者的手中。
上述是最简单的流通环节,农民——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当然还有比这更复杂的过程,这里不作过多详解,而在某个环节流通过程中,都会增加一定的利润,要不然也没人去干,其中一个环节加价过高,最终都是有消费者来承担。
另外,流通过程中,还需要运输费用、农产品损坏的费用、商贩的摊位费等等,如果是一些生鲜产品,易破易坏的产品,费用还会更高,最终都要算在价格上,所以,0.3元/斤的菠菜,到消费者手中,就变成了1.29元/斤。
记得以前和一位批发菜的朋友聊过,他在一个农贸批发市场租了一间门面,总体面积不到20平,一月的租金是5000块,如果价格卖的低,自己挣得还不够房租。
综上可以看出,农产品价格高,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并不是某一个人说涨就能带动当地市场的。
而如何解决农民卖的农产品价格低,而城里人吃不起的现象是一个难题,一方面可以减少中间流通的环节,比如现在的网购,另外一方面,需要多部门共同努力,把中间流通环节的成本降下来,不论是运输费用还是摊位费还是其他因素,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