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有人称之为智慧农业,也有人称设施农业,这三种概念相互联系,互为交集。今天, 大家一起聊聊设施农业。
首先,站在目前的发展角度而言,农业本身就是一个基本面过剩的行业。农业产出我们刚需的粮食、蔬菜、水果,这些农产品的供给市场基本过剩,只有那些特色、特殊、特例的东西才会供不应求。
如近年来消费者对生鲜水果的需求量一直在增长,许多生鲜电商雨后春笋般出现,但也没解决频频出现的农民农产品滞销情况。随着消费市场的变迁,城市精品农业的产地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出现,城市精品农业,本身依靠设施、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在品质上要略胜于普通产品,再加上产地直销、产品新鲜和消费者的本地偏好性,在新零售和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往往溢价较高。
其次,农民自己本身经济条件有限,所进行的设施农业中的设施质量并不会太高。农民的设施农业中,占据最大成本的往往是人工成本和农业生产资料(农药、化肥、农机)等。一位在海南陵水当地种植千禧圣女果的农民说,他们每年也有很多人去购买农业设施,但是当地种植所用设施仅仅就是拖拉机犁地、竹竿搭架、一年用滴灌管。这种投入的设施与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环境自动化控制差的还很多。所以一般农民在生产中投入的那些设施不能称之为设施农业。
再次,我谈下当前的城市当中的设施农业是什么样子,以上海为例,这里人口密集,高素质人群多,人均消费水平高,每年在设施农业上投入的补贴多,包括国家补贴、地方财政补贴、区级镇级补贴,据说,仅一个浦东区,每年农业补贴就达19个亿。所以每年浦东地区都会有很多合作社建设高端、智慧的设施农业,而普通农民或者小户根本没有补贴,或者较少。
一位做房地产建筑的投资人承包了一个合作社,种葡萄、桃、梨,想引进一个新品种然后扩大种植,成本2000多万,补贴比例达70%,即在政府的扶持下,他用600万就能做2000万的事情,对于普通农户而言恐怕30万都要考虑。
设施农业,强调生产设施,不仅包括农机、温室大棚。智慧农业,是指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实现远程自动化、手机app远程操控、机器人控制、环境因子调控。也有提数字农业的,但是实际发展缓慢,或者说实际发展很快,但是我们能真正用于实际生产的很少。
所以,设施农业虽然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农民并不了解真正的设施农业是什么样子,农民所认为的设施农业与政府提倡的设施农业之间存在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