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年总产粮食约5亿t。据统计,我国粮食收获后在脱粒、晾晒、贮存、运输、加工、消费等过程中的损失高达18%左右,远远超过了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5%的标准。在这些损失中,每年因气候原因,谷物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粮食高达5%,若按年产5亿t粮食计算,相当于2500万t粮食,若每人每天食用500g粮食,可供6.8万人食用1年。这数字是惊人的,把收到手的谷物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从这一意义上说,谷物干燥的机械化比田间作业的机械化更为重要,它是谷物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条件。
1发展概况
国外粮食干燥机械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到60年代基本上实现了谷物干燥机械化,60年代到70年代谷物干燥实现了自动化,70年到80年代谷物干燥向高效、优质、节能、降低成本、电脑控制方向发展,90年以后谷物干燥设备已经达到系列化、标准化。近年来,在谷物干燥过程的计算机摸拟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传统软件和专用软件的不断开发,对谷物干燥机械的设计和产品质量的改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谷物干燥机械的发展是从解放初期仿制日本、前苏联等国外的干燥机开始的。由于当时谷物干燥机械结构复杂、耗用钢材多、造价高,不适合于农村的经济和体制状况,仅在国有农场、粮库及集体企业使用。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关科研单位开始开发研制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谷物干燥机。它们大多适用于农场生产连队和农村生产队使用;80年代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开始进行改革,研制的干燥机械大多向多用化、小型化方向发展;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快的提高,专业化、集约化的规模经营也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大型粮库、国有农垦系统的种子和粮食生产基地,逐步装备起成套的谷物干燥设备,并与仓储、加工等设施配套成龙,成为我国谷物烘干机械的主要应用代表;同时,也引进了美国、加拿大、日本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谷物干燥机械,一些大专院校及有关科研单位也相继研制出了相应系列谷物干燥设备,服务于国内粮食系统。谷物干燥技术的发展,逐步使烘干机械走向成熟、完善,同时也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
我国谷物烘干机械发展虽有近30多年不断的探索历史,已经有50多家生产企业。,但产量都不大,技术含量低,成熟机型不多,产品种类少,而且耗能高,自动化水平低,缺乏适合农机专业户、种粮大户及村组使用的中小型多功能烘干机械。全国现有谷物烘干机械2万多台,每年机械烘干谷物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机械谷物烘干占总产量的95%左右,可见我国谷物烘干机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于谷物生产发展需要。
2制约因素及发展机遇
谷物烘干机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一是农业劳动力持续增加,全国13亿多人口中,8亿在农村,绝大多数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压力巨大,这无疑对代替劳动力谷物烘干机械增长产生逆向影响;二是农民收人增长缓慢,这样将直接影响农民农机购买能力;三是农产品进口增加。出口减少,特别表现在加人WTO之后;四是农机扶持政策不到位。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谷物烘干机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一是谷物烘干机械投资大;二是投资回收周期较长;三是农民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社会化大生产组织服务体系和机制远未形成;四是原粮的含杂率高,水分不均匀,对干燥机械性能质量要求较高。
目前。我国谷物烘干机械化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特别是2004年以后中央出台了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颁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形成了经济支持、价格补贴、税收优惠等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离不开机械干燥这一重要环节。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对机械干燥具有较强的愿望和要求;三是市场上烘干机械种类多,有可供选择推广的实用新型机械和技术服务支撑;四是联合收割机快速推广和跨区作业的模式,使大量谷物需要及时、快速的干燥;五是机械干燥能避免损失,防御自然灾害,防止场地翻晒增加谷物含杂和马路晒谷妨碍交通安全,以及可以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等,发展谷物烘干机械重要意义开始被广泛认识。
3对策及建议
3.1统筹规划、明确重点、分布实施
1)加快谷物烘干机械生产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着力改变行业散、小、弱和效益差的问题。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形成科、工、贸一体的多种所有制大型谷物烘干机械集团,解决生产企业多、生产规模小、产品成本高、经济效益低问题,使谷物烘干机械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有较大提高,推动国内外市场开拓和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真正形成有实力的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带动全行业技术、质量、售后服务竞争能力的提高。
2)逐步完善谷物干燥技术的理论研究,形成适合于我国谷物生产需要的谷物干燥设备体系。制定和完善谷物干燥技术标准,规范谷物烘干机械设计与研制,为确定谷物干燥工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机型奠定理论基础;研究和开发谷物干燥自动控制系统,提高谷物干燥的机械控制水平;根据谷物形状的不同和谷物干燥的要求,不断探索谷物干燥的新工艺。
3)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短线产品和升级换代急需产品的产业化步伐,不断地提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大型企业集团技术中心的建设,发挥行业服务生产力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的作用,优化重组产、学、研相结合的谷物烘干机械开发和创新体系,解决现有谷物烘干机械产品种类少、性能落后、缺门断档、技术含量低等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问题。
4)认真落实政策。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的政策措施,通过立项、价格补贴、整合资源等加大机械化干燥示范推广工作力度,分工合作,齐抓共管;重点在商品粮主产区、良种繁育加工推广区、农业综合开发区、粮食收获季节多雨地区、农民机械烘干要求迫切的地区、公路晒粮屡禁不止的地区抓好典型,建立一批粮食烘干机械化示范基地、干燥中心,尽可能地与联合收割机、粮食初深加工相结合、相配套,形成产业链;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把质优价廉的新机具推荐给农民;抓好技术培训,做好机具售后服务,使购机户掌握使用、经营技巧,以真正的实效和优质的服务,促进农民自觉接受和主动应用。
3.2合理选型配套
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型多功能、多种热源的机型,要综合考虑使用经营模式及跨区流动作业为发展方向,使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热效率高、生产率高,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1)热源方式选择。根据当地能源条件尽量选择多种能源干燥机,如电、柴油、煤油、太阳能和秸秆等。以增加适应性。前3种比较普遍,温室太阳能干燥系统接近自然干燥状态,干燥后的粮食味道好,不污染食物和环境,成本低;但系统投资高,受气候变化影响很大,只适用于光照时间长的地区。
2)根据功能选择。一机多用,除能烘干粮食外,也能烘干诸如油菜籽、中药材、食用菌、淀粉等多种农产品,具备杀菌、消毒等多功能;干燥机应具有全自动计算机控制系统,水分检测、干燥速度、谷物温度、谷物量、外界气温变化对干燥温度修正、燃烧温度、定时停机、定水分停机等安全保护控制由计算机完成,这对有效控制谷物品质、品味、爆腰,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作用。
3)容量型号选择。机型大小是由农业生产条件、规模决定的。我国农户分散、规模小,小型干燥机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可发展承担3—6km。,装机容量为2t的小型干燥机,方便广大农户购买;6t以上大中型机械一般由村、乡镇农机服务组织购买经营。
3.3探索运行机制
为了适应我国农村长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际,提高机械化干燥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益,建议采取以下经营模式:
1)专业户或专业服务公司。采取政府补贴或示范的办法发展烘干专业户和专业联户,重点推广小型多功能移动式干燥机,逐步形成农机专业服务公司,与联合收割机配套开展跨区作业,进行社会化、专业化、系列化、标准化服务,这是双层经营体制下实现机械化的有效途径。该模式灵活机动。可走村串巷,在烘干时,可以把一家一户同品种粮食或其它经济作物经清选、测定含水率和质量后,集中烘干,烘干后按比例分到各户。
2)按照合作互助、代贮代管、市场运作的基本要求建立产区粮食合作银行。利用粮食部门的仓储设施或农业(机)服务中心的基地设施,购置大中型干燥、贮藏设备,与农民签订粮食储蓄合同,将农民手中的湿粮测定水分和称量后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烘干,分品种仓储。由农民承担干燥和储存管理费,农民用粮时凭储粮凭证随时提取,需用钱时,也可按合同或市场价格提取现金。这样,既可提高干燥仓储设备的利用率,又可以有效地避免分户晾晒和仓储的损失,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3)建立粮食烘干加工销售中心。通过农民在完全自愿互利基础上成立新型农业合作社或专业合作经营组织,由农业合作社统一建立一个或多个粮食烘干加工销售点,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中心。在商品交换原则的基础上,以社员或成员获利为基本宗旨,在合作社内,生产环节是一家一户经营,相互之间只存在质量竞争,而不存在价格竞争;产前、产后服务,特别是烘干、加工、销售环节是合作社负责经营,社员按照人会时的承诺把自己的产品全部交给合作社,按统一标准进行机械化筛选、分级、烘干、加工、包装、销售,合作社成员一起分担加工过程的各种费用,然后根据各人售出的情况,共同分享利润,如果亏损则共同承担。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