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12月中旬,国内化肥市场冬储备肥进度仍然缓慢,企业发运订单多为前期的低价订单,而价格拉涨之后市场跟单明显不足,生产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僵持状态仍在持续。纵观近几年的化肥市场,经销商对于冬储的积极性愈发低迷,“冬储”---这一起着“蓄水池”作用的传统的商业合作模式,近乎沦为了“鸡肋”。原因何在?中宇资讯认为无外乎以下两点。
化工化肥企业受损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份能源生产情况,原煤生产同比下降,天然气生产增速放缓。11月我国天然气产量126.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受同期基数较高影响,增速比10月份回落12.4个百分点。
实际上,天然气涨价已由北向南产生连锁影响,并向下游多个行业延伸。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甲醇等化工品价格近期也开启年末狂欢模式。
12月13日晚间,湖北宜化公告,因冬季天然气供应受限,子公司鄂尔多斯联合化工年产52万吨合成氨104万吨尿素装置12月12日停产;因当地原料煤供应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子公司贵州宜化年产20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装置近日停产。公司表示,如果联合化工12月31日仍未能恢复生产,预计减少公司2017年度营业收入8500万元,净利润减少约867万元左右;如果贵州宜化12月31日仍未能恢复生产,预计减少公司营业收入3900万元,净利润减少约890万元。
云天化12月12日晚也公告,由于天然气供应短缺,全资子公司水富云天化年产50万吨合成氨装置、年产80万吨尿素装置12月11日起暂时停产,预计12月31日前不能恢复生产,将减少2017年净利润约2500万元左右。同日,全球聚氨酯龙头德国巴斯夫宣布,公司重庆MDI项目停产。
据2017-2022年化肥产品销售终端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悉,上周两大石油集团已通知川渝地区所有化肥化工企业包括气头尿素、气头甲醇厂家从10日起全部停产,以保华北用气。
调研发现,尽管转型升级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一些龙头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也颇有成效,但化肥产业整体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改革进程困难重重。针对化肥行业面临的形势和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调研组向宏观政策制定机构、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等提出了8项政策建议,期望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指导和引导化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
松绑主要是从政策和环境上。化肥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完善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宽松的环境和空间。蓝皮书针对企业呼声强烈的肥料登记、市场监管、三元复合肥出口关税问题,建议简化手续,取消关税,重点鼓励跨行业和打通产业链的大联合、大协作,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并制定更加科学、平衡的能效和环保政策,避免“一刀切”对领跑企业的束缚。
输血主要是更好地发挥新型肥料在市场中的造血功能,同时使农化服务成为新的产业效益增长点,助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提高我国化肥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蓝皮书提出,鉴于依靠市场自发去产能成效缓慢的现状,建议比照煤炭钢铁行业的做法,在化肥行业设立100亿元启动资金,鼓励带动化肥产业和社会投资300亿元以上,重点支持化肥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并对化肥企业在农化服务方面的创新实践给予支持。
尽管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但中国人的饭碗仍需掌握在自己手里,化肥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不能被忽视,化肥产业仍然需要来自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