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零售本身就是零售行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一次探索,而随着技术的成熟,竞争者会逐渐增多,发展到后期同样会面临与传统零售相同的乱局,诸如点位争抢、客流争夺、品类选择、价格竞争等,也会面临成本与利润的平衡问题,无人零售与常规零售业态遵从相同的商业逻辑。对于无人零售来说,没有精准大数据分析就是瞎抓。
无人零售集中度提升继阿里、京东等巨头先后进入无人零售后,3月6日,京品高科在广州正式发布“智能售卖云平台系统2.0版”,计划将不同业态、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无人售卖设备在一个系统平台上运营管理,打破了困扰行业多年的硬件终端壁垒。业内人士认为,此计划预示着无人零售领域将进行一场智能化革命。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两年内,无人零售将大规模实现物联网化、AI和云计算,使得真正意义上的智能零售成为现实。基于用户购买行为、喜好、地理位置、消费轨迹等数据分析,精准引流,也能让顾客主动找到售货机,线上下单,线下提货,或线下导流,线上下单,这种深度的数据融合,带来颠覆型的购物体验,这也意味着无人零售行业未来的集中度或逐步提升,掌握在少数“独角兽”公司手上。
降本增效确保未来可行无人零售与共享经济之间有巧妙而关键的区别。共享经济的基础在于共享,硬件方、服务方、平台方,三方一起添砖加瓦共建经济。而无人零售则不可能如此。
无人零售的基础是零售。无人零售之于生意本身,在于是否增加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硬件、服务、平台,每个细节都需要下足功夫。
如果一定要解释无人货架目前的高开低走,本质原因是没有找到模式的壁垒,哪一方的功夫都未下足。低壁垒、大风口就意味着“海水”迅速染红,在资本和对手的催促下,静下心来打磨业务反倒变得不现实。但若就此认为无人货架完了,不能不说是下定论太早。一方面,有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的玩家依然可以得益,另一方面,能解决高效安全问题的技术提供商也依然有市场空间。
综上所述,对某些手无利器(供应链、物流、技术)的无人货架企业来说,颇有早期共享单车市场的影子:无门槛,拼速度。这对零售的生意来说,的确是危险的。但无人店,天然不具备不顾一切拼速度的可能性。
2018-2023年中国零售业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表明,目前无人店领域主要采用3种解决方案。京东采取的RFID方案、Amazongo采取的AI+重力解决方案、缤果盒子采用的受限环境里的AI方案。可以说,3种模式均对效率提升都有极大空间,而成本方面,缤果盒子采用的受限环境AI方案,则更具优势。
缤果盒子在收银方面采用的是一台BingoBox Mini设备。这台设备如微波炉大小,需要将商品置入结账。置入的同时,屏幕出现价格及支付二维码。
对比Amazon go数百万美元的开店成本,缤果盒子的收银设备有几个优势:1、成本低,2、识别准,3、技术难点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