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经常会看到新闻报道,说哪里的土豆滞销,在地里卖不出去。哪里的西瓜烂地里了,没有销路。种地不赚钱,农产品价格低是一方面,投入高也是一方面。我国在种子和化肥主要是钾肥上都受国外巨头企业垄断,价格高,导致成本就高。
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是,批发市场上的垄断。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普遍具有地域垄断特征。而且大部分批发市场都是私有的,垄断加私有这就注定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利润为最大化目标。
批发市场为了追求利润,向商人收取管理费、摊位费、卫生费、停车费等等。商人为了赚钱,只好压收购价,高价卖出。农产品本身易腐烂、难保存,提高了农户对收购商的容忍度,最终也只能贱卖。现在,农产品想来想去大部分也只有卖给收购商这一条路。以前可以自己拉着蔬菜水果去摆摊销售农产品,现在拉着农产品进城都很难,别说叫卖了。
可是到了我们身边,这些东西的价格还是很高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是正好有供需条件吗?
农民完全可以便宜卖给大家,大家也给农民了销路,不就不会出现这问题了吗?
其实这种事每年都会有很多,只要是农产品收获的季节,都会看到类似的新闻。
主要原因还是中间成本的问题,首先农民的农产品收获了,要先卖给中间商,这些菜商、水果商批发回去,
加上利润,再加上运输产生的费用,到了零售商手里,再加上摊位费、利润、损坏的费用,这样下来这些
农产品也不得不高价卖,毕竟中间产生的费用也不少。还有一点农民的种植信息不灵通,销路信息也不丰富,看到去年农产品价格高,今年就开始扩大种植,结果农民都是这么想的,造成了这种农产品产量过高,价格低不说,甚至会滞销卖不出去,最后只能烂掉扔掉。作为新时代的农民,也要跟上时代,掌握信息,考虑好种植的产量,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这种新闻还是会继续。
不管怎么样,农产品滞销受到损失最严重的当然还是农民这个群体,所以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信息沟通机制,帮助农户将农产品顺利销售出去,我们的政府还要考虑的更全面一些。毕竟我国也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好几亿农民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