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然而,一些地方水环境较差,尤其是城镇黑臭水体看得见、闻得到,直接影响周边居民的幸福指数。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件中,水环境问题是群众投诉举报的高频问题。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我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改善水环境质量。
即查即改整治“龙须沟”——对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的水环境问题,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河道清淤、生态修复等多项措施进行治理
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件中,不少群众反映饮用水保护、黑臭水体等水环境问题。
屯仓水库是来安县居民“大水缸”。有群众反映,在水库上游的杨郢乡,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沟渠,存在污染水源地风险。县乡相关部门调查发现,确有部分生活污水尚未接入污水管道。为整改水环境问题,杨郢乡上月投入100余万元,结合县里的专项资金新建雨污水管网,同时实施农村环卫市场化改革,暂停规模化养殖项目审批,确保生活垃圾、生产生活污水不进入河道、沟渠,从源头上消除水源地污染风险。
在淮南市,有群众反映,潘集区泥河镇黄圩村小郢村民组,村里村外的沟渠长年未清淤,水质很差;村里的下水管网也未清理过,经常堵塞,污水流动不畅。当地迅速对存量垃圾进行清运,对沟塘、管网进行清淤疏通,并增配4名保洁人员,对该区域垃圾做到每日清运。在阜阳市,有群众反映,颍州区一道河河道及两侧都是垃圾,夏季蚊虫较多,环境很差。颍州区城管局督促承担保洁的公司迅速清理河道,加强日常维护。目前,一道河已纳入阜阳市城区水系综合整治项目,整治工程将于9月底前开工建设。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件中,群众反映的水环境问题共有1287个,占环境问题总量的21%,与大气环境问题并列为群众投诉举报的两大高频问题。整治群众反映的水环境问题,相关地方接到转办件后迅速开展现场调查,即查即改,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河道清淤、生态修复等措施治理;对一时不能整改到位的,制订可操作的、有明确时间节点的整改工作方案,解决环境问题、消除环境污染。
标本兼顾摸排薄弱点——受规划不合理、排污集中、截污不够、流量不足等因素影响,不少水体污染较重,是水污染防治的薄弱环节和难点放眼
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如何?2016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给出的答案是“稳中趋好”。趋势是“好水”比例上升,“差水”比例下降。当年,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
尽管地表水总体水质“稳中趋好”,但仍有部分支流水质较差。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部分支流劣Ⅴ类水质污染原因,一是缺少生态基流;二是城市生活污水截污不彻底,城镇污水处理和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进度不快等;三是农业农村水污染治理水平仍较低,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滞后;四是企业违法排污现象还不时发生;五是部分入境河流水质较差。
就皖江、沿淮地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民盟安徽省委调研认为,治理存在薄弱环节,如高耗水、重污染企业较多;污水处理工程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现状,和水污染防治任务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突出等。就水污染防治,民盟安徽省委建议,加大基础建设投入,提升水污染防治能力;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规范各类涉水生产建设活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改善流域水质;保护和修复同时进行,保护推动修复,修复促进保护等。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受规划不合理、排污集中、截污不够、流量不足等因素影响,城市不少水体污染较重,有的甚至发黑发臭,成为水污染防治的薄弱环节和难点,也是新型城镇化绕不开的“伤疤”。
多管齐下改善水环境——全面落实河长制,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推进实施水体达标方案
加强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环境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民心所向。
去年年初,随着《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大规模治水的号角吹响。我省水污染防治路线图是:到202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皖北地区地下水污染趋势得到遏制,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确保引江济淮输水线路水质安全。到2030年,全省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如何有针对性破解水环境问题?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实施水体达标方案、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严格环境准入、加强联防联控是下一步水污染防治重点举措。今年9月底前,我省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管理体系,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
推进实施水体达标方案上,我省将按月对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情况进行调度,就不达标断面向相关市政府进行预警和通报;对连续3个月不达标的河流,实施流域涉水项目环评限批。
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上,我省明确具体举措及指标,如2017年底前,督促全省163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到2020年底,城市和县城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95%以上;2017年底前,禁养区内的5721个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全部关闭或搬迁;2017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800个。
根据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污染防治施工方案,合肥市建成区应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其他地级市建成区应于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水环境改善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江大河与小沟小汊、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努力呵护绿水长流。(记者夏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