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最严环保政策出台,但是执行效果还有待加强,我国环保造假问题不断,需要进行严厉打击,加强对造假企业的惩罚力度,彻底做到让违规企业出局。
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决策的基础。按道理说,我国环保法有关规定,要求企业对自身排污状况开展监测。新环保法及《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都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如果构成犯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一些地方和不法企业为逃避监管,在利益驱动下破坏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干扰监测系统正常运行,导致企业污染源数据问题频出,造假失真情况时有发生。
相关专家建议,对这类行为要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通过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整治数据造假产业链等手段多管齐下,形成整治合力,真正让环保违法者无处遁形。
环保数据造假屡禁不止在线监测数据造假,擅自修改仪器参数;脱硫设施简陋,监控数据与实际排放情况不符……近日,环境保护部督察组对18个城市展开的空气质量专项督察发现,多地存在“散乱污”企业或企业群违法违规复产情况。相关职能部门不作为、慢作为,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便利。
就在前几日,《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天津市环保局获悉,天津市凯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因涉嫌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超标排放二氧化硫被环保部门处以罚款38.85万元。
无独有偶,3月14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环境保护局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对宜宾丰源盐化有限公司篡改自动监测数据逃避监管的行为处以100万元的顶格处罚。此前,宜宾市环境监察执法支队会同宜宾市监测中心站,对宜宾丰源盐化有限公司实施突击检查。在对分析仪通标试验中发现了该企业涉嫌自动监测数据造假的线索。
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企业最终承认了有篡改自动监测数据行为,并在环保部门查封后,擅自揭开封条进入站房将设备调回正常状态,试图销毁证据。最终,长宁县环境保护局在对该公司处以100万元顶格处罚的同时,长宁县公安局还对涉案的一名责任人行政拘留五日,并处500元罚款。处罚力度之大令人眼前一亮。
不久前,环保部通报2017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进展,污染企业在环保数据造假问题上仍旧不收手。其中,河南省登封市丰实冶金材料有限公司在线监测数据涉嫌造假,督查人员现场检查时要求企业停运除尘脱硫设施40分钟,但在线监测数据显示,烟尘浓度不升反降,该企业也被查处。
记者梳理发现,在这些年查处的环保数据造假案例中,不少企业的负责人被采取行政拘留的措施,执法威慑意义不可谓不强。不过,企业环保数据造假并未就此刹住车。有NGO环保组织志愿者表示,污染物偷排行为与环保督查之间就好比猫和老鼠。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多数环保违法企业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可耻,顶多不过是“不注意”。对于造假手段的“小聪明”,违法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整治造假全链条建立“黑名单”环保数据造假不但让环保治理决策失真,贻误环境治理时机,影响政府公信力。更令人担忧的是,违法者依靠逃避环保治理获利,不但在市场竞争中给守法者带来经营压力,而且长此以往致使污染恶化,最终影响的还是环境质量与公众的身心健康。
“对环保数据造假行为必须保持‘零容忍’的态度。”环保专家认为,未来环保治理将越来越依赖环保自动监控设施提供的数据。为此,对环保数据造假行为仍须持续加大处罚力度不放松,对现场监督检查要进一步加密频次,不打招呼,随时出击,使造假者措手不及。同时,还要将数据造假的“全产业链”,即造假行为的指挥者和实施者,造假设施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乃至有劣迹的地方环保部门都纳入处罚范围内。
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将造假者列入“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使其在产品销售、银行融资、优惠政策享受等诸多领域处处受限,寸步难行,付出污染环境应有的代价。对于企业环保数据造假的行为,还要提供便捷又有切实反馈的渠道,鼓励排污企业周边居民进行举报,发动全民的力量,让违法者无处遁形。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建议,当前对环保数据造假处罚的依据有了,但对于污染源监测数据还缺乏必要的规范,容易让数据造假者钻空子。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杜绝数据造假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强化标准,明确处罚依据,让环保数据造假者无可辩驳。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31省区市全覆盖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表示,2016年各级环保部门下达的行政处罚决定达12.4万余份,罚款66.3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28%和56%。今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将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
此前,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已在中国16地开展,问责6400多人。陈吉宁透露,上述督察将在今年实现中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
陈吉宁指出,中国官方正推动企业信息公开,按季度向社会公布严重超标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开展环境损害赔偿相关工作,让污染的企业付出更高的违法代价。
陈吉宁认为,环保不是发展的包袱,好的环境政策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环保产业行业投资分析报告显示,环保数据造假现象的整治要靠多方面的努力共同完成,实现环保数据在线监控、提升民众监督参与力量、加大企业环保监测数据公开透明度等等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