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北京市商务工作会晒出了2016年首都商务成绩单。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任闫立刚将其概括为“一稳、一进、一突破”。“一稳”体现在主要指标上,社零额、出口增速等低开高走、实现了圆满收官;“一进”体现在重点任务上,在市场疏解、品质提升、保障供应等方面敢于担当,积极进取;“一突破”体现在改革创新上,服务业扩大开放、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取得新成果。
消费市场更加均衡健康
据统计,北京2016年全年实现总消费2万亿元,增长8.1%,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05.1亿元,增长6.5%。服务性消费在总消费中占比达45%,增速高于商品性消费3.6个百分点,对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55.1%。由此可见,消费对首都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更加突出,消费市场更加均衡健康。
据闫立刚介绍,2016年,《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促进消费增长措施》的出台激发了消费增长内生动力。信息、文体娱乐等发展性消费较快增长,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8.8%,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1.1%。绿色消费渐成时尚,扩充节能减排商品范围至12类,节能商品累计销售额达79.5亿元,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7倍。消费环境持续向好,出台进一步促进连锁经营发展意见,落实鼓励传统商业连锁企业促消费政策,制定跨境电子商务支持政策,新建15家跨境电商O2O直购体验店,退税商店超过500家。
值得一提的是,为适应“商品+服务”消费融合新趋势,北京在全国首次建立并试行总消费统计制度。北京市副市长程红在会上表示,这是适应消费变化的创新举措,从过去依靠商品转变为依靠商品与服务来双轮驱动消费增长。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成效显著
2015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北京市成为全国首个试点城市。经过一年多的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成效显著。
据统计,《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方案》141项任务,启动实施118项,实施率83%;完成113项,完成率80%。形成40项开放创新举措,催生出国内首家外资控股的飞机维修合资公司、国内第一家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全国率先实行海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等10种全国首创新业态。形成协同互认管理、“链式”监管、“1+X”平台管理服务、无形资产融资等8项体制机制创新,启动实施朝阳、顺义2个示范区建设,示范区任务完成近六成。还研究提出深化试点方案及新一轮扩大开放措施清单。
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持续提升
民生是商务工作重中之重,与民生直接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在2016年获得持续提升。2016年,北京市便民商业网点体系逐渐完善。新建或规范提升各类便民商业网点1700个,全市网点连锁化率提高5.2个百分点。行业规范进一步健全。制修订11个行业(业态)的24个规范,在全国率先初步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带动行业培训10万人次;举办37万人次参与的商业服务业服务技能大赛。此外,示范引领带动行业提升。设立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基金,完成7个示范项目投资决策。东城、通州、房山、昌平等区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建设取得实效。
全面提高商务发展质量
据闫立刚介绍,2017年首都商务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总消费增长7%,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服务性消费总额增长9%。
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全面推动京津冀商务协同发展方面,2017年全年计划疏解提升市场120个、物流中心38个,完成动物园地区、大红门地区、天意、永外城等批发市场的撤并升级和外迁,基本完成官园、万通、雅宝路地区等批发市场的调整疏解和升级改造。继续推进“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建设,启动物流设施建设项目5个以上。引导北京市连锁品牌企业在津冀两地开设新店50家。
在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方面,今年将新增为民办实事便民商业网点1000个左右,其中新建和规范提升200个蔬菜零售网点、200家连锁便利店。生活性服务业网点连锁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
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今年将全面完成《实施方案》141项任务,并力促试点政策推广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