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二孩政策开放,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家庭服务业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家政市场的潜力很大,但如果不创新,现在全国家政行业的机制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我国家政服务业增长率20%近年来,我国家政服务业整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家政服务业产业规模继续扩大,连续保持了20%以上的年增长率。2016年从业人员超过250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3.3%。家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近年来,以“互联网+”和连锁经营为代表的新经营模式不断涌现,对家政服务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养老看护和母婴护理等家政服务业主要业态持续发展,并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还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两年是中国家政服务行业政策密集出台的两年,家政服务行业规范化和职业化建设成效明显,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2018-2023年中国家政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具备了购买社会化家政服务的条件,家政服务业已经并正在迅速释放出巨大的需求,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和就业的新增长点。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吸纳就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精准脱贫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调整政策加大投入培训所谓家政服务,是指家庭主人雇请的专业人士将家庭事务中的琐碎、繁杂或有一定技术性的工作代为完成的服务。按内容分,我国目前的家政服务,有3个层次:简单劳务型:如买菜、洗衣、煮饭、保洁、接送孩子、维修等;知识技能型:如护理、营养、育儿、家教等;专家管理型:如高级家务管理、社交娱乐安排、家庭理财、家庭消费优化咨询等。新时代把家庭理财、家庭教育、高级管家等划入了家政服务的范畴,懂得心理学、营养学、家庭学、环境艺术、服饰艺术等科学生活知识,也就成了家政服务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家政服务业已经是一个产业、一种职业,同时也是一门学科。家政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给该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其面临严峻挑战。
与现实需求相比,目前的家政服务人员,总体上素质偏低。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以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后者占大多数。而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90%以上是女性,其中又以40、50(年龄在40岁、50岁左右)居多。这些从业者,受教育程度低,又缺乏专业培训,不少人甚至不清楚各类家用电器、洗涤用品的用途与用法,有的则家务不会做、孩子不会带、老人不会护理。有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家政人员,严重短缺,高收入白领、涉外家庭急需的复合型、全能型管家,更是凤毛麟角。
少数上点规模的家政公司,在员工入职前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培训,但大多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虽然国家早就发布了《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但许多家政机构各自设置课程,随意性大,针对性不强。由于对家政业的偏见依然严重存在,很多大学长期不开设家政专业。师资的缺乏也是家政培训滞后的重要原因。
家政机构的管理者,很大一部分是家政服务人员出身,多数也是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不高,带来的后果就是管理不规范。对于进入私密性很强的家庭服务的员工,他们的了解往往就凭其一张身份证和口头自述,对员工的品德行为、性格缺憾等知之甚少,过往有无劣迹连一般的调查也不做,这就给雇主家庭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家政员工说谎、行窃、虐待老人孩子的事时有发生。此前发生在杭州的保姆纵火案,就给主人家造成了惨重损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介机构对保姆嗜赌成性欠债累累的情况一无所知。现在,一些用户找保姆总是提心吊胆。不得已找了个保姆,为以防万一,有的让老人跟踪保姆,有的在家里装上摄像头,导致“主仆”关系越发紧张,有的实在不敢冒险,只得辞职做“全职太太”。有人感叹,现在找保姆比找对象还难。
让“朝阳产业”真正向阳发展,当务之急是发动更多的大学兴办家政专业,对已有的家政专业在经费、师资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家政人员的收入,从而提升家政业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上面说到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家政服务专业设立五年已经培养了194名毕业生,可是现在仍在家政业工作的不到30人,在岗率仅为15%。毕业转岗的主要原因,是家政服务业被人瞧不起,家长甚至不敢对人说自己的孩子读的是“家政专业”。
在一些老电影里看到,雇保姆的往往是大户人家,现在平头百姓也需要家政工了,这是社会的进步。把好事办得大家满意,各方受益,政府、大学及社会各界都得出力。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把这项工作看作供给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作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国民幸福感的一件实事,调整政策,加大投入,尽快培养出数量足够又有现代化专业水平的家政服务人才,使家政服务业更快地适应社会、市场和家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