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局面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近年来的良好发展态势。有了十三五规划的指引,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前景被看好。
如今中国很多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在快速发展。在深圳,2016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整体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在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接近30%。在浙江、山东等多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亦突破万亿元大关。从湖南的轨道交通装备,到江西的航空装备,再到吉林的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带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到2020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我国传统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许多传统产业都面临库存增加,产能过剩的局面。因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一项关键举措。”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李永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2016年12月19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5%;形成5个产值10亿元规模的新支柱产业;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形成全球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数据显示,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8%,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实现了“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绿色低碳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期间主要发展的五大领域。其中,绿色低碳领域中包括: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
“规划的目标是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替代传统房地产、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研究员表示。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彭玉镏对记者表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弯道超车。”
彭玉镏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其发展事关全局和长远,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谋篇布局,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支撑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新动力,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市场人士认为,《规划》的正式发布,明确了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宽带乡村示范工程、“互联网+”工程等21个重点工程作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抓手,通过政策落实和试点等带动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发展。到2020年,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薄弱环节实现系统性突破,总产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预测,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