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攫取了药价上涨带来的大部分利润,价格对产量的促进作用就得不到发挥。深化医改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药品价格,新增17种抗癌药进入医保目录,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地区中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2%。
我国推进药品领域改革2018年,国务院决定对进口抗癌药实行零关税。在此之后,国家对药品价格持续发力,从国务院两次召开常务会议的决定,到有关部门的系列政策,政策红利正在惠及更多百姓。国家医保局通过开展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新增17种抗癌药进入医保目录。此外,通过开展抗癌药省级专项采购,共有1714个药品降价,平均降幅10%。各地抗癌药降税降价政策逐步落地见效,所有省份已全部实现挂网采购和医保支付,保障癌症患者用药需求。
药品带量采购也是医药界普遍关心的话题。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的通知》发布,北京、上海等11个城市开展了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据了解,11个试点城市目前已全部启动了试点工作。
总体来看,试点工作稳步实施,预期的改革效果初步显现,药品价格有效降低。发挥以量换价的优势,试点地区中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2%,非试点地区价格联动,部分未中选品种企业主动降价争取试点以外的市场,药价整体呈明显降低趋势。
下一步有关部门将进一步推动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研究推进国家基本药物供应保障的综合试点,同时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作为突破口,推动医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进展。
拓宽原料药成当务之急过去,严格的价格管控被视为导致平价药短缺的主要原因。从2015年6月开始,我国就放开药品价格,包括硝酸甘油在内的绝大多数药品执行的是市场调节价。从理论上讲,嫌利润薄就可以涨价,利润大就可以刺激生产,药品短缺现象或可迎刃而解。
但从目前看,现有价格机制并未发挥出应有的调节作用。毕竟,涨价不能随心所欲。若价格涨得不合理,在药品采购时就无法中标,到头来,价格高也会抑制消费,导致销量相应下降。市场的价量关系,对不合理涨价会形成很强的制约,让药价面临难以突破的“天花板”。
既然利润空间扩张有限,如何分配新增利润也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原材料供应商、药品生产商、药品流通和零售企业等,都可从中分到一杯羹。但蛋糕就那么大,一家吃得多,其他人就会吃得少。
具体到硝酸甘油上面,其价格不合理上涨与环保、原料药硝酸的特殊性等因素有关,但其主要原因,有业内人士分析,是原料药价格上涨、原料药生产厂家数量减少。
而硝酸甘油的原料药价格上涨,不过是众多原料药价格暴涨的一个缩影而已。2018年两会期间,某药企负责人曾表示,不少原料药的价格已经较前几年提高了二三十倍,尿酸原料药价格从几年前的30-40元/kg,一度上涨到900元/kg。浙江一药企负责人称,马来酸氯苯那敏一个月涨57倍,从400元/kg涨到23300元/kg。
与之对应的,则是药企的生产成本随原料药涨价而上涨,利润没有因药价上涨而增加,药品流通和零售企业也是如此。原料药攫取了药价上涨带来的绝大部分利润,涨价对产能产量的促进也就难体现。
揆诸现实,原料药具有天然的垄断性。据国家发改委价监局负责人介绍,我国1500种化学原料药中,50种原料药仅一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44种原料药仅两家企业可以生产,40种原料药仅3家企业可以生产,10%的原料药只能由个位数的生产企业生产。所以这些少数企业可以控制某些药品的原料供给端价格。
由此看,拓宽原料药供应渠道、打击原料药垄断涨价行为,是健全药品市场的当务之急。而只有这样,价格波动才能对紧缺药生产和销售起到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