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在“4+7”11个城市步入落地实施阶段。通过“打包”“4+7”城市的采购量,实施带量采购,25个中选药品平均降幅52%,最大降幅超过90%,降价效应显著。
药品集中采购规避问题集中采购不仅规避了过去“招采不合一、量价不挂钩、还款不及时”等问题,还会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让药品采购平台更加阳光透明,鼓励医疗机构使用价格适宜的药品,为减轻百姓看病负担发挥更大作用。
多位专家表示,改革应循序渐进、有序推行,确保药企合理利润,给国内医药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适应期。
在持续推进药品带量采购过程中,也要兼顾百姓的多元用药需求,留好“出气口”,在确保医院优先采购中选药品的同时允许采购其他药品,并有应急保障措施应对特定药品短缺突发状况。
泰嘉作为第一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物,搭上了首趟带量采购的列车。随着企业又有几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后续将紧跟国家政策,顺势而为。
在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报送的采购量基础上,按照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70%估算采购总量,进行带量采购。剩余用量,各公立医疗机构仍可采购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的其他价格适宜的挂网品种。
这意味着,没有中选的药品尤其是“牌子大”“口碑好”的原研药依然在市场上得以保留,患者并不会突然“被断药”。当然,从培养合理用药习惯的角度,还是提倡大家使用质量同样有保证,但价格更便宜、性价比更高的中选品种。
医药制造业增长空间大201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将达到28333亿元;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53%,2023年将达到39313亿元。2019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将达到3430亿元;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39%,2023年将达到5473亿元。
可见,今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增长空间很大,随着医药环境向好,将继续拉动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据悉,受医药等相关政策的支持,我国中小型医药制造企业在3月份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并且未来发展空间有望得到进一步扩大,而大型的医药制造企业基本保持稳定发展。
虽然从一季度的整体成绩来看,医药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的趋势,但随着行业变革的持续,减税政策的推进,以及相关方面的支持,医药制造业有望进一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