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丰富。但近年来柑橘种植区域点多面广以及产量骤增的现实,造成柑橘市场几近饱和、供大于求,部分地方出现产品刚上市就不景气甚至滞销的困局,橘农收入得不到保障,库存积压果实浪费严重,在一定程度上挫败了果农对市场的信心。我们不禁发问,柑橘种植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寻到理性的出路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应? 笔者通过田野调查以及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福建省武夷山区柑橘产业发展作了深入的了解。调查发现,顺昌县洋墩乡柑橘产业在武夷山区大环境引领之下,稳健而不失时代感的发展节律令笔者坚信依靠科技的力量能够激活柑橘传统产业,更重要的是激活了与广大农民关系最为密切的传统产业的活力。 顺昌县为福建省重点扶贫县(2016—2017),2017年末全县柑橘面积10.09万亩,产量11.43万吨,总产值3.696亿元,其中一产产值3.1亿元、二产产值960万元、三产产值5000万元,已达到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洋墩乡全乡柑橘种植面积达1.8万亩,人均1.8亩,从事柑橘产业的人数占全乡10598人的一半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来自柑橘产业,柑橘产业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 顺昌县洋墩乡是从何处着手将柑橘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的呢? 1980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柑橘发展在品种上进行了大调整,并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进入新时代以来,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有效激活了柑橘传统产业的活力,形成了柑橘发展的万亩专业乡镇和千亩专业村。 科技的力量通过柑橘特色小镇的桥梁在柑橘产学研全过程发挥作用。 一是重过程。柑橘种植土壤偏酸性会影响柑橘果树营养吸收,并会造成病菌增加、虫害严重,影响柑橘品质。洋墩乡从源头开始就非常重视采取测土配方、精准化施肥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全过程对柑橘种植采取技术监控和推广。 二是促加工。注重促进柑橘深加工环节,努力打造柑橘深加工和开放式工厂、构建柑橘产品展示交流空间,研究完熟采收、收后贮藏的技术,着眼于柑橘深加工环节变废为宝的空间,延伸柑橘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三是强合作。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加强合作,研发改良柑橘种植环境和防治病虫害的新技术,尽量减少化学防治即少用化学农药,加强物理防治技术的研究,确保柑橘果实绿色安全无污染。 四是立标杆。发挥不脱产农技员的作用,带动示范片的建设,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发挥柑橘种植大户的带动效应,由政府邀请大户作为生产标杆进行技术讲学等。 五是建基地。政府与研究机构合作建立新技术示范基地,让农户感受新技术的好处。洋墩乡按“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利益共同体,并兴建了占地100亩的柑橘集散中心。此外,在蔡坑村建有种植柑橘为主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集休闲、观光、科技示范、技术培训为一体。 洋墩乡的柑橘小镇依靠科技的力量激活了传统柑橘产业,在脱贫攻坚方面成绩显著,2019年3月通过了第三方评估和实地考核;在城乡融合方面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道路,打通了小城镇联结城乡的功能,探索出了创新美丽乡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模式,盘活了乡村传统资源资产;在乡村振兴方面,柑橘产业在上海市和福建省的蓬勃发展证明,科技的力量是传统产业实现现代化的有效路径,而这恰是为乡村振兴助力最有力的行动指南。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