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者有必要具备科学的市场营销意识,农业的现代化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生产工具的现代化,还应该具备市场营销意识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农业制度现代等。我国的农业的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生产工具虽然更新了,但是生产思维却没能跟上脚步,生产的效率并没有得到最大化的提升。我国的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几大新的形势。
1.市场结构的变化给传统农品营销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成长,买方和卖方的地位发生了转变。在供小于求的时代,生产者占据市场的主动权,消费者几乎没有什么选择。而到了如今供大于求的时代,消费者占据了市场的主动权,拥有了选择的权力。消费者的选择给生产者带来了冲击,生产者再也不能无节制、自由的生产了,若是不顺应市场的需求,那么便要承受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在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农产品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现在的农产的市场的产品确实是供大于求,但是高质量,绿色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却是供不应求,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农产品一经上市就马上供不应求,而有的农产品却只能烂在地里的原因。例如褚时健先生在云南栽培的褚橙,曾经一只难求,每天出货五万箱,但是还是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整个中国农业生产都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只注重生产而不注重市场营销和市场调研,标准化的生产,轻视了产品的包装和品牌等问题。
若是懂得市场调研,清楚市场需要什么产品,什么产品生产过剩,什么产品值得去生产那么是可以省去很多没有必要的损失的。很多农民一般都是听说什么赚钱,那就跟风的生产种植,却因为供大于求导致农产品的价格暴跌。今年听说棉花赚钱跟风去种棉花,明年听说苹果赚钱又都跟风去种苹果,结果到了收获季节,太多的供应拉底了价格。
若是懂得标准化生产,那么便提高了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消费者也会更加欢迎这种类型的产品。同时标准化的生产也有利于节约生产的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若是懂得重视产品的包装和品牌,那么便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知名度。品牌是有价值的,因为品牌的形象代表了商品和服务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生产者并不能将商品塞到消费者的脑袋中,但是却能将商品的品牌塞到消费者的脑袋中。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好坏往往对应着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好坏。
不单单是生产方存在问题,市场和流通体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市场发育不完全,流通体系有待完善。物流流通体系对于农业营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产品是存在季节性和时效性的产品。这就要求物流体系的高效率运作,专业的中间商,能够迅速及时的将商品流通到市场上。
2.我国国内的农产品需求环境提供了营销创新的良机
“互联网+”的形势下,经营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及时、准确、全面的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有关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新的生产方式、新产品信息等。通过网络双向沟通功能,可以发布自己的农产品信息,做农产品广告,联系购销业务,不受时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费用支出则相对较低。例如最近兴起的淘宝直播,直播跨越了时间和地点,能让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的、面对面的、双向的沟通,生产者能够直接准确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又能通过网络直接、便捷的购买到自己心怡的产品。相比于昂贵的广告费用,生产者通过网络利用廉价的方式给自己带来了知名度提升,又反过来增加了自己产品的销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质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绿色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开始发生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开始变得多样化,差异化。消费者不再像过去一样仅仅只追求农产品的数量,转而开始追求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过去只要能吃就行,现在不仅如此,还要求农产品好看,绿色有营养,味道好等等。像最近出现的心型西瓜,黄色的西瓜,还有西瓜果盘等等,其实在本质上和原来的西瓜没有任何的区别,仅仅只是形式上改变,但是却卖出了更高的价钱,其实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