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经济资源比较,齐国农业发达,燕国贫困弱小,韩国只产麦类,魏国被盟友所累。
战国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林立,经过多年兼并后,只剩下七雄逐鹿,各诸侯国依据各自国情纷纷采用不同的对外战略手段,秦国主攻军事,魏国和韩国合纵连横依附强国而生,楚国凭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大而不强,僵而不死,燕国偏居一隅,苟且偷生,齐国盛极而衰。
当然,造成各诸侯国的失败,秦国笑到最后的原因有很多,强大军事实力,高超外交手段,合纵连横、远交近攻联盟策略都有莫大关系,但是笔者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有的一切必须以强大的经济来支撑。笔者在前一篇文章着重讨论了秦国、楚国、赵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对比,本篇文章继续讨论魏国、齐国、韩国、燕国。
魏国、齐国农业发达,土地肥沃,占据中原腹地的魏国,其水利灌溉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大修水利,使得中原地区河流连成一片,不仅便利了交通,使其农业生产非常发达;特别是魏国在李悝变法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使魏国成为人口众多,经济富庶的地区性强国。
然而,魏国处于中原中心地带,周边无论大国还是小国,一有战争就把魏国牵扯进来,整个战国时期魏国基本上就是战争的主战场,这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而魏国军事实力不强,总好合众联盟,没有固定的朋友,总是被盟友所累,使其在兼并过程中,领土不断被侵蚀,国力逐渐衰落。
齐国是华北平原土地最肥沃,物产最丰富的国度,东临大海有丰富的海盐资源,西部处于交通要道上,南来北往四通八达的路,使齐国商业活动非常频繁。齐国凭借极其丰厚的自然资源,开展对外经济交流,例如将粮食卖给魏国、赵国换取黄金,然后再用黄金向藤国、鲁国等小国购买粮食,赚取差价。
齐威王时期,任用邹忌进行改革,使得齐国在政治上更加强大,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经济资源,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东方第一霸主;但在齐宣王之后,连年对外战争最终拖垮了齐国,从此国力逐渐衰弱。
魏国和齐国有许多共同之处,两国所处都是土地肥沃富庶之地,都是由于连年战争拖垮了经济,两国首领战略决策失误,最终使这两个强国逐渐衰弱下来。
韩国、燕国贫困弱小,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为弱小的国家之一,他所处的上当和河南省西部地区,多山地,农业生产条件太差,农业产生技术也落后,只能生产麦类和豆类。
《史记》曾对韩国记载“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菽而麦”
恶劣的地理条件使韩国积贫积弱,而经济、政治上韩国都没有采取很好的改制措施,无法有效整合自己的已有资源,导致战国时期,韩国始终是一个防守型,图存救亡的小国形象。韩国所能取得的胜利都是三晋联合用兵的结果,但当三晋联盟瓦解后,韩国不断遭到周边强国进攻,成为诸强兼并战争的一枚棋子。为了保存国家,韩国在大多数时候,只能割让领土,或者送太子当人质,苟延残喘于周边大国之间。
请燕国跟韩国一样,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但是燕国农业生产技术比韩国要发达得多。燕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比韩国还要偏僻,其经济水平难以与中原各国相比较,在战国的大部分时间里,燕国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没有之一。燕国所处位置,唯一的好处就是,远离中原强国,也很少染指中原诸国兼并战事,因此政治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这一点燕国要比魏国幸运得多。但是,在战国时期,绝大部分时间里,燕国都是以最弱者的身份出现。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