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土淘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 专家观点 » 正文

    人民日报谈精准扶贫:不能"排排坐分果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25 16:26:22    浏览次数:295    评论:0
    导读

    深度贫困地区有共性问题,有个性需求,扶贫资源不能平均化,要坚持精准施策,合力扶贫,提高脱贫质量在中部一个深度贫困县采访,县里干

    深度贫困地区有共性问题,有个性需求,扶贫资源不能平均化,要坚持精准施策,合力扶贫,提高脱贫质量
    在中部一个深度贫困县采访,县里干部抱怨,省里分配光伏扶贫指标,每个深度贫困县平均分,虽然都是深度贫困,但各自情况不同,排排坐,分果果,看似公平,实则不公。他们说,论资源,县里光照足,荒山荒地多,最适宜光伏产业;论现状,他们县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扶贫资源更应该有所倾斜。
    过去五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形成强投入、多举措、全方位的大扶贫格局。但许多深度贫困地区基础弱、欠账多,还没到不缺项目、不愁资金的地步。这些地方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需求,不能指望用“一张方子”治百病。拿这个县来说,全县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没有一座水库,一半以上的村还是土路,缺乏主导产业,他们最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扶持。
    当前,脱贫攻坚正从“打赢”向“打好”转变。一字之差,意味着含金量更高,更重视脱贫质量。今后3年,实现3000多万人脱贫,不是图一时摘帽,而是要稳定脱贫,重点就在深度贫困地区。必须清醒认识脱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让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扶贫资源平均化,反映出工作作风不扎实。扶贫是吹糠见米的工作,容不得玩虚功。扎实提高脱贫质量,要从工作上找原因,看帮扶的精准度高不高,政策的针对性足不足,群众的获得感强不强;要从作风上找原因,是否急躁冒进、形式主义。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是做不出来的,要避免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必须下苦功、做细活,用“钉钉子”精神打好脱贫攻坚战。
    提高脱贫质量,工作要更有深度。脱贫攻坚,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田”,不能把担子全压给基层。基层干部“白加黑”“5+2”工作,责任大、压力大,出政策、出制度的相关部门也应该多深入基层,倾听他们的呼声,为他们减压。“出水才见两腿泥”,多些接地气的调研,多下些“绣花”功夫,就能找到脱贫“金点子”。
    提高脱贫质量,措施要更有准度。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产业怎么扶,易地扶贫往哪搬,就业扶贫咋培训,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都照一个模式去做,而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深入推进精准施策,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把脉,对症下药,才能出台有针对性的脱贫举措,补齐短板、弥补欠账,壮大引擎、突破瓶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提高脱贫质量,政策要更有力度。深度贫困地区需要特惠政策,不仅要让扶贫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也要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资金投入上,要保证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让贫困地区轻装上阵;在资金管理上,既要严格管理,也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给基层更多自主权;在资金整合上,要出台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让地方确实敢整合、能整合,让脱贫成果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坚持精准施策,合力扶贫,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一定能打好脱贫攻坚战。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tutao.com/news/show-41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help@91tutao.com。
    0相关评论
     

    (c)2016-2023 土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03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