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搞农业就一定要在田间地头风吹日晒,而与高大上的“黑科技”无关?
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的“科学麻辣烫”科普沙龙活动日前在北京举行,此次沙龙聚焦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农业科技成就回顾与展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是此次沙龙重要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在沙龙中表示,智慧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值得关注的领域之一。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孙坦看来,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仍处于“进行时”和“未来时”,这个领域将大量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农业领域的时间还非常短,但未来将发挥巨大作用。” 孙坦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春明在沙龙上介绍,目前我国拥有世界第二大种质资源库。孙坦以此举例说,未来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将种质资源数字化,为种质的长期保存提供各种植物学数据,并实现随时调用。这样一来,农业科学家就能够利用大数据驱动的计算技术来开展更加灵活、更加快速迭代的科技创新。
“现在我们国家的农业劳动力不饱和很严重,农村空心化也很严重,所以如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围绕农业机器人去解决机器换人的劳动力替代,是当下紧迫的问题。也就是说解决未来谁来种植、谁来打粮的问题。”孙坦说。
此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也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孙坦介绍,比如可以依托作物的数据模型精准把控作物的生长环境,用最少的投入,最高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产出最优质的农产品。这样既能满足食物安全、食物营养的要求,又能够实现农民节本增收的要求,最终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人工智能在智慧农业科研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孙坦认为,农业科学家不会离开土地,但未必要像人们根深蒂固的印象中那样,在田间地头晒的黢黑,有新的技术、新的手段就应该用起来。他呼吁,要高度重视在信息化时代对农业科技创新大科学工程和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