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土淘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 专家观点 » 正文

    创新:推动食品安全科技进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21 14:00:27    来源:中国质量报    浏览次数:474    评论:0
    导读

    “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张峰说,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将2000余种化学性有害物纳入监管目录。然而,目前化学物质约4亿多种,都有可能被非法添加或污染到食品中。包括“三聚氰胺”奶粉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国内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都是这些未知有害物引发的。2008年以来,卫生部门陆续公告了新发现的化学性非食用物质48种,由于缺乏有害物发掘技术,仍有大量非食用物质尚未被发现,且有害物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速度也有待提升。

      “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张峰说,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将2000余种化学性有害物纳入监管目录。然而,目前化学物质约4亿多种,都有可能被非法添加或污染到食品中。包括“三聚氰胺”奶粉在内的几乎所有的国内外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都是这些未知有害物引发的。2008年以来,卫生部门陆续公告了新发现的化学性非食用物质48种,由于缺乏有害物发掘技术,仍有大量非食用物质尚未被发现,且有害物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速度也有待提升。
      针对未知有害物发掘技术缺失的问题,张峰率领食品安全研究所的研发团队,研发了标志性中性丢失(或碎片)质谱扫描发掘技术;针对现有分析方法所用的有机试剂毒性强、消耗量大、不够环保等问题,开发了系列食品安全绿色分析技术;针对质谱精准检测技术样品处理速度慢、有机试剂消耗量大等问题,开发了基于热解析离子化的样品实时直接快速检测技术,实现了酒中几十种农药残留的快速分析(时间<3分钟),大大降低了有机试剂的使用量。
      据介绍,食品中化学性有害物检测技术的发展有两大技术需求和难点。一是食品中未知新型有害物的发掘技术,二是有害物精准快速检测技术。近年来,国内外爆发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给食品行业带来巨大损失,人民生命健康遭到巨大威胁。这些突发事件的主角——化学性有害物,大多都是法规监管目录以外、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物质,而食品基质特别复杂,从食品中发现未知的化学性有害物无异于大海捞针,只能通过各种事发现场线索去猜测。目前,国际上尚无食品中未知化学性有害物的发掘技术报道。此外,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有害物的限量也越来越低,有些已经达到仪器灵敏度的极限,这就要求开发出更加灵敏的技术和产品(包括食品中有害物富集净化材料等)。同时,检测的速度受到繁琐的样品前处理步骤制约,也需要做根本性的技术突破,才能满足食品安全的监管需求。
      “食品中新型化学性有害物的质谱发掘技术在国际上尚属空白。”张峰介绍说,由于同类结构的物质通常具有类似的质谱裂解机理,因此筛选同类结构物质的质谱标志性中性丢失(或碎片),建立标志性中性丢失(或碎片)质谱扫描技术,可用于发掘同类结构的新型有害物,这些项目成果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不法分子针对禁限用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物不断进行结构修饰以逃避常规检测的问题,保障了人民生命健康。
      美国食药局食品安全和应用营养中心(FDA CFSAN)的Per r y(佩里 音译)教授认为该成果“在食品安全科学理论上取得突破”;“食品组学”概念的提出者——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if uentes(西夫恩茨 音译)教授也指出,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tutao.com/news/show-455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help@91tutao.com。
    0相关评论
     

    (c)2016-2023 土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03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