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各地政府已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对发展休闲农业的认识,将休闲农业纳入了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扶持措施,支持休闲农业的发展。
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鼓励和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层出不穷,各类补贴持续加大,政策的风向标已经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年,各地政府鼓励和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重点将是如下四各方面。
一、 用地政策将进一步优惠
比如鼓励利用村内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用于休闲农业。支持农村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发展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用地纳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范围,用地规模实行差别化政策,并简化用地取得方式等。
二、金融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大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开展大棚抵押、林权抵押、农机具抵押、水域滩使用权抵押、现金流抵押、涉农直补资金担保等抵质押融资方式,满足休闲农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需求。探索休闲农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休闲农业企业上市。探索新型融资模式,鼓励利用PPP模式、众筹模式、互联网+模式、发行私募债券等方式,加大对休闲农业的金融支持。通过协调利用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等,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参与项目开发;探索以旅游资源、扶贫资金等入股方式,使贫困群众在项目发展中获得资产性收益。
三、 补贴资金数额将持续增长
未来5年,休闲农业补贴资金将持续增长,且数额巨大。找对部门,找准政策,及时申请,并能准确描述自己的项目类型,才能摆脱空有补贴拿不到的窘境。
各地政府会进一步加大休闲农业现有扶持政策的落实。中央有关乡村建设资金会适当向休闲农业集聚区倾斜。鼓励对休闲农业创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休闲农业做大做强。加强休闲农业经营场所的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间、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餐饮住宿的洗涤消毒设施、农事景观观光道路、休闲辅助设施、特色民宿、乡村民俗展览馆和演艺场所、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一批休闲农业聚集村。撬动社会资本,推动休闲农业产业的提档升级。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从事休闲农业的经营主体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可享受有关税收优惠。要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规定。有条件的地方,休闲农业用水用电享受农业收费标准。
四、公共服务支持力度会有所增加
各地政府会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工作,探索发展模式,树立发展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围绕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农民与工商资本在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探索的利益联结新机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农耕文明传承的新方式等,开展经验总结,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并加强宣传推介,充分调动各方参与休闲农业发展的积极性,营造休闲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宣传推介平台建设,加快构建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分析,构建完善的休闲农业监测统计制度。支持建设休闲农业聚集区域的公共交通体系,加强生态停车场、道路、观光巴士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对休闲农业管理人员、经营人员、从业人员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人才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