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土淘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 专家观点 » 正文

    鲟鱼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调控分子遗传机制获揭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17 14:39:33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次数:1050    评论:0
    导读

    广东省科学院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张秀娟博士和陈金平研究员等开展的鲟鱼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调控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于4月9日发表在《动物学前沿》上。

      广东省科学院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张秀娟博士和陈金平研究员等开展的鲟鱼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调控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于4月9日发表在《动物学前沿》上。
      鲟鱼属鲟形目,具多倍体特性,起源于泥盆纪时期,有着2亿年的悠久历史。鲟鱼籽酱被誉为“黑黄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鲟鱼养殖和鱼籽酱生产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而鲟鱼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调控的遗传机制是目前鲟鱼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
      研究人员利用最新全长转录组测序并结合二代测序技术,筛选参与施氏鲟早期配子发生进程的关键基因并揭示其繁育调控遗传机制,首次获得鲟鱼全长转录本数据集。他们比较转录组分析发现,卵巢特异表达的转录本显著多于精巢,且卵巢和精巢偏性表达转录本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也显著不同。
      研究人员进一步从数据集中筛选到60个与施氏鲟早期配子发生相关的基因,涉及755个全长转录本;深入分析发现了两个TGF-β超家族成员:Amh基因以精巢特异表达模式和Gsdf基因以精巢显著高表达卵巢强烈暗示了其在精子发生中的重要作用,而Foxl2基因和Cyp19a基因可能在卵子发生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
      该研究提供了鲟鱼全长转录组新的遗传资源,解析了鲟鱼早期配子发生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基因及其表达模式,加深了人们对鲟鱼繁育调控遗传机制的全面认识,为鲟鱼养殖产业中开发性别调控新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bmcplantbi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70-019-1630-4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tutao.com/news/show-518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help@91tutao.com。
    0相关评论
     

    (c)2016-2023 土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03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