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种农产品的预售模式只是农业众筹的初级阶段。
目前,农业众筹主要集中在农产品销售上,但事实上,农业众筹可以发生在整个农业链条的各个方面,从农业养殖、农业流通、生态农场、农业机械、生物肥料到农业科技、农业金融等各个方面。
农业众筹利用互联网和社会网络收集订单,使农场和农业从业者能够提前组织生产,订单驱动的农业,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和农产品流通中的许多中间环节,确保农民的利益。同时,农业众筹项目通常追踪农业生态,允许公众消费者参与农业生产,从而产生参与意识,增加产品附加值。
但农业作为历史最悠久的产业,在开展众筹项目方面仍有很大风险。
从种植环节看,田间作业十分复杂,农产品生产受到基础设施、自然灾害、病虫害等严重影响;从储藏环节看,农产品更耐性保存,不同产品对仓储环境有不同的要求;从物流环节看,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高,效率难以保证。最后,从市场风险环节上看,即使是众筹项目,也会面临滞销等问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低下一直是农业项目的不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表示,要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该《意见》将为土地流转大规模铺开创造条件。未来随着土地流转的普及,农业众筹是否将会成为前景广阔的细分市场?
我们认为"农业+众筹"模式只能针对少数高端用户,合作模式还有待探讨。由于农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单价低、保质期短等特点,在农产品成长过程中,种植者仍然要承担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结合多种因素,发展"互联网"农业模式是很困难的。目前,针对农产品的热众融资模式,只能走高端少数民族路线,用户共同购买通常市场上难以看到的产品,或者是一些优质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希望通过"订单销售"模式销售高端产品,而众筹仍然是不可行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也称,有两股大潮驱动着“众筹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天性与安全。一股驱动力是人类的天性与本能。人类最早是要通过农业劳动才能维持生存的,随着城镇化的大发展、社会分工的形成,有一部分人可以不用参加农业劳动也能生存。但千百年来的自然进化,在人类的天性里,亲近自然还是根深蒂固。另一股驱动力是舌尖上的安全担心。我国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丑闻,让城里的消费者成为惊弓之鸟,一些有闲一族或有钱一族希望通过自我劳动与体验来满足这一需要。
目前在我国各地发展迅速的社区支持农业可以部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一方面农场会辟出专门的土地,让城里劳动者来认购耕种,农场提供专业的种子及各种生长所需技术。另外的模式是直接配送,可以省去从田头到餐桌的数个环节,让消费者及时食用不施任何化肥农药的安全菜蔬,但其价格相当于普通蔬菜的3至10倍,属于小众食品。
“众筹农业形式多样,如果要进行产业化,需要商业的力量和专业的力量。公众参与的众筹农业,未来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需要改进的包括:进行必须的标准规范,还要有专门的外部监督,否则会出现信任缺失。”郑风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