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上海老字号沈大成的“咸蛋肉松青团”,成了火遍全国的网红。不过,就在三年前,沈大成还只是一家不算出挑的上海地方老字号,知晓范围也不超出江浙沪。
老字号企业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怎么才能守好这些“国家宝藏”呢?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
“咸蛋肉松青团”成网红了
据统计,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有1000多家,仍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只占20%到30%,多数经营情况欠佳,一些老字号企业甚至空有品牌,已无产品上市。
在沈大成的一家电商旗舰店,“咸蛋黄肉松青团”的月销量高达3万多份,天南地北的吃货们终于在这里汇合了。
沈大成的“咸蛋肉松青团”就这么红了。从适应节令的传统食品,变成社交流量的当红道具。它还自带流量地“挑”起舆论场里南北、甜咸口味之争,用“奇葩”的味道征服着之前尚不知道青团是何物的远方吃货,将线下排队抢购的长龙搬到了线上。
而事实上,这些老字号企业不仅是商业主体,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老字号怎样守好自己的“国家宝藏”?
早在2017年2月,国家商务部等16个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老字号+互联网”工程,引导老字号与电商平台对接,支持电商平台设立老字号专区。紧接着,各电商平台发起了各自的老字号营销计划,通过大数据手段,发掘老字号品牌新的细分用户人群,为品牌提供精准的开发方向。但是,关键还是老字号自己要做出探索和变革。
1、降低用户年龄 不能光卖“怀旧情怀”
北京的茶叶老字号吴裕泰提出“老吴变小吴”,线下是照样卖毛纸包的传统茉莉花茶,留住老北京主顾;而线上卖高附加值、高颜值的新型茶叶,开拓北京之外的新用户。据统计,吴裕泰35岁以下的客户已占其网上总消费人群的70%以上,堪称“返老还童”。
2、老字号的产品必须跟上年轻人的审美
近年来,“江南粽子大王”五芳斋为打破粽子油腻、沉闷的形象,与美国迪士尼、漫威公司开展跨界合作,不仅推出米奇包装的粽子、《美国队长》的“盾牌粽子”,还在高速公路的休息区打造新型概念店,不仅拥有酷炫的集装箱展区外形,还融入了球形全息投影模拟登月景象。
3、要让老字号融入互联网适应现代生活
有着80年历史的云南勐海茶厂力推的“大益茶庭”,将普洱茶“星巴克化”,试图重新定义茶的文化维度、饮用场景,成为“第三空间”。
说到底,老字号需要的不是“保护”,更不是可怜,而是需要站上电商平台,实施跨界合作、IP授权,接入新零售,告别油腻,拥抱时尚,让蒙尘的金字招牌在互联网的新场景中焕发活力,融入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只有让老字号重新被年轻人接纳,才说得上是真正保护了这些“国家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