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两则消息:1、据农业农村部官网消息,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主的种植设施总面积稳定在200万公顷以上,设施蔬菜、花卉、果树、中药材的主要品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对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作出系统部署,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行动。2、总投资10.5亿元、项目总面积800多亩、单体面积400余亩,亚洲最大智慧大棚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建成。智慧大棚每平方米可产番茄75公斤,是传统温室的5倍。
再看看现实的情况:农业生产的低效益一直是困扰着国人的问题。一方面,农民不愿意种地,甚至宁愿把土地撂荒也要到城市去打工,因为打工一个月能抵得上种十亩地的效益!另一方面,即使很多农民进城打工,务农人员越来越少,我国的农产品却依然在丰收,农产品价格依然低廉,农业效益依然低下。但城市居民却依然感觉农产品价格并不便宜,而且水果蔬菜猪肉鸡肉等主要生活农产品越来越没有味,品质不高。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矛盾的局面?如何破解这个矛盾?设施种植机械化是种植业发展的方向吗?智慧农业真的是一剂良药?其实任何产业的繁荣程度与其是否赚钱是密切相关的!而赚钱与否始终还是与生产成本、供求关系密切相关。其实做农业难赚钱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生产成本高,农产品过剩导致价格低而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去想办法,去解决农业的问题。那么大力发展设施种植机械化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吗?我认为很难!不是我不认可设施种植机械化能提高生产效率,把农民解放出来了,而是设施种植机械化需要大笔的硬件投入,需要非常完善的配套。最关键的是,其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品质实在不敢苟同!虽然智慧农业技术使得大棚如同一个生产精细的车间,能实现精准控制浇水量、施肥量、温度、湿度等,提供了农作物最适合的生长环境,但最优的环境只能生产出高产量却不能生产出最优的品质!“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始终是农业生产的真理。大家都知道,大棚蔬菜远不如露地蔬菜的味道好,饲料猪肉肯定不如土猪肉品质好。正是因为这些设施、机械、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产量,却严重地降低了品质!
在当前农产品相对丰富的情况下,“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是否值得商榷?当然粮食作物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吃饭问题,还是必须保证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当前我国的水果、蔬菜出现了大量的过剩,每年都会出现严重滞销,造成大量的浪费,严重地伤害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而这并不是可以通过县长、网红直播带货就能解决问题的,也不是通过号召大家购买“爱心农产品”就能消耗掉这些过剩的农产品的。造成一些农产品过剩的原因很多,但政府通过大量财政资金扶持设施化、机械化、智慧化等农业生产方式,大幅度地增加了产量,拉低地农产品价格;反过来让大多数从事传统农业的人受到了严重伤害!因为他们的生产成本更高,尽管产品质量不错,但在同类产品的比价效应下,只能败下阵来。于是更多的农民只能背井离乡进城打工了,因为种地真的难赚钱!
客观地看,设施种植机械化、智慧农业有其优势,也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只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应该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按照“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这个指标一刀切。如在湖南、湖北、江西等丘陵地区,“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现状并不适合大型机械化,智慧农业的成本也会很高,在北方平原地区倒是可以大力发展。
未来农业究竟应该怎么才能发展起来?一句话,让从事农业的人赚钱就能把农业发展起来!发展精致农业,不破坏环境,缩减产量,提高质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价格,缩短从田间道餐桌的通道,让农业有利可图,让农民有体面的收入,让农民能安心地从事农业,让消费者能吃到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才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多赢局面,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