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土淘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 市场行情 » 正文

    农业出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6 20:48:28    作者:水口村夫    浏览次数:166    评论:0
    导读

    有同行说“土地租金太高”,有文章说“流通环节盘剥了大部分利润”,抱怨人工贵、技术差,云云。一、制度瓶颈我以为农业体制有问题,土地所有制在当前的政治制度下不可能改变,这是红线,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理念,土地私有化不可能实现。国家一方面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一方面说“粮食是特殊商品,关乎国本

    有同行说“土地租金太高”,有文章说“流通环节盘剥了大部分利润”,抱怨人工贵、技术差,云云。

    一、制度瓶颈

    我以为农业体制有问题,土地所有制在当前的政治制度下不可能改变,这是红线,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理念,土地私有化不可能实现。

    国家一方面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一方面说“粮食是特殊商品,关乎国本”,粮食价格属于重点监控物资。房地产可以一飞冲天,国家说“房住不炒,抑制过快上涨”,但是上涨是现实需要。粮食就不一样了,市场短缺,过快上涨,国家就会出手,把粮食价格打压下去。而粮食的原材料不在管控范围,农药、化肥、劳动力、机械设备完全市场化运作,价格逐年上涨,导致粮食成本上升。过高的成本,被压制的粮食价格,导致种粮亏损,土地撂荒。

    二、现实困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岗村农民点燃了农业体制改革的导火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解决了中国人吃饱饭问题。

    但是随着国际化进程加速,国门洞开,国际农副产品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粮食价格挤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出现了土地流转,最初的十年,种粮大户赚的锅满瓢满,甚至于到中央电视台嘚瑟,随随便便承包几百亩地,一年几十万。坐地要价,不愁卖。承租土地还诞生了黄牛,从农民或者村集体手里租下土地,加价转包。

    国内粮食价格和国际粮食价格倒挂,国际粮食大量涌入,进口的走私的,充斥市场,给国家财政增加了沉重的包袱。

    最低收购价价格一降再降,收购标准越来越严格,欧洲重金属标准是0.4%,我们国家执行0.2%,超过标准的粮食不允许流向市场,甚至于入刑,而至于导致重金属超标的根源,各方纷纷缄口不言,如何改善缓解重金属超标问题,目前没有部门具体负责,也没有出台相关措施,后果由农民自行承担,农民心里憋屈,有人干脆就说“国家耍赖了”。这就是目前农业困局之二。

    三、财政资源落不到实处

    为了解决农业面临的困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农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项目补贴,重头戏是粮食流通补贴,每年上万亿财政拨款。

    这些补贴哪里去了?真正的种粮农民并没得利,怨声载道。如果告诉你,一个央企一把手年薪百万,副职三五十万,专车,专职司机,还有办公费、差旅费、交通费等庞大的配套费用。中粮集团、中化集团、中国农垦等央企、国有企业越来越强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花的钱都是国家补贴。

    一吨稻谷一年保管费85元,出库费30元,入库费30元,这些钱谁出的?明面上是国家财政,实际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国家财政哪里来的钱?税收?经济下滑,税收增加比例逐年减少,只好印钞票,超发货币,货币增加,货币和物资的配比关系失衡,导致物价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人工成本攀升,这是农业矛盾之三。

    四、资本准入矛盾

    一家一户承包200亩,条块分割,不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

    土地权属不是自己的,不能继承,没有人愿意真正的加大投入,毕竟不是房地产,老子死了,儿子还可以继承。土地就不一样了,来年地租涨价怎么办?老百姓来年要收回承包权怎么办?不确定因素太多,导致农场主不愿意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西方发达国家农场动辄几万亩,土地平整,配套设施齐全,灌溉、施肥、打药完全现代化,节能又环保,一个农场十来个人,粮食单位成本低廉,他们的稻谷卖几十块钱一百斤,还有利润,粮食行情不好,他们的土地可以休耕,增加土地肥力。国内农产品跟发达国家农产品竞争,无疑是小米加步枪打飞机大炮。

    国家为了因应农业时艰,财政资金加大农田及水利改造投入,补贴力度很大,但是农业体系不健全,巨额财政资金给权力寻租有了可乘之机,出现了一些光做项目不种粮食的皮包公司,造成巨额财政资金被浪费。

    国家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希望借助民间资本的加持,但是又担心资本兴风作浪,针对大资本介入还是有戒备心的。农业比较效益低下,资本逐利本性决定资本不愿意投入农业,这就是农业困局之四。

    针对中国农业困境,如何调整国家政策,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市场经济造血功能,当务之急,笔者以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加大改革力度,突破瓶颈问题,完善市场机制,鼓励引导和制约相结合来科学调配资本运作。

    一、改革土地所有制

    土地国有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不可动摇。但是否可以剥离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让土地使用权归个人所有,长期持有,可以继承,受国家法律保护。

    当前农村,十室九空,年轻农民纷纷进城,土地使用权流转出去了,他们享受着工业文明的成果,生活在城市,享受居民待遇,而承包的土地要么出租,要么撂荒,国家每年还给农补,于情于理不合。国家是不是可以鼓励土地使用权合法交易,把土地使用权集中在真正种粮农民手里,让耕者有其田。

    解决了所有制问题,农场主会从长计议,加大投入,保护土地,符合“藏粮与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粮食政策规划。

    二、强化中央储备粮体系建设,放开粮食市场。

    1996年以来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保驾护航,解决了十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需要加强。依托现有的粮食储备体系,通过兼并改组的形式加强中央储备粮体系。确保中央粮权可以保障国人半年的用度,一旦粮食市场有风吹草动,还可以及时出手,平抑粮食价格过快上涨。

    一些小的国有粮食企业逐步退出市场,通过兼并重组拍卖,转变成民营企业,鼓励民营资本介入农业行业,彻底放开粮食市场,让粮食商品属性发挥作用,让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粮食价格。

    增加种粮农民补贴,吸取浙江省经验,按田亩、按产量确定补贴金额,把粮食补贴直接发放给种粮农民,至于农民种什么品种?到哪里卖?什么时候卖,由市场说了算,由农民自行决定,最大程度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如果粮食价格暴涨,中央储备粮调节平衡粮食市场,实在不行可以发放消费补贴,规避wto合同风险。

    三、拓展耕地、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制造业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工业文明高度发达,工业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城镇化发展进度加快,农民进城,宅基地有偿退出,一些土壤良好的区域,国家财政资金全资投入,改造土壤,增加基本农田建设,增加了可耕地,就是增加了粮食储备。

    农业生产决定性因素是气候及水源,水利设施一次性投入太大,民间资本无法完成,现在的灌溉方法太落后,纯属浪费水利资源,也带来了环保问题,建议国家逐年递增投入,改造水利设施,打造百年水利工程,为农业增产增收打下基础。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吃饭问题仍然是重中之重,农业是国本,以工业反哺农业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文/水口村夫)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水口村夫原创作品,作者: 水口村夫。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91tutao.com/news/show-582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help@91tutao.com。
    0相关评论
     

    (c)2016-2023 土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70034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