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各地肆虐,粮食安全问题仍在世界各地发酵。
人们心中隐藏着一种担忧,那就是,我们将来会挨饿吗?我们的饭碗能撑得住吗?我们能吃得好,吃得好吗?
今年,国内玉米和小麦价格上涨,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许多人认为这是由于缺乏食物造成的。有些人担心食品价格会像猪肉一样上涨,许多农民甚至不愿意出售它们。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不可避免地有些人会对食物问题有不同的解释。但是,为什么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会导致一些人片面的解释呢?
例如,8月12日,国家粮食局发布了《主产区夏粮收购工作进展情况》的公告。公告显示,截至8月5日,小麦主产区共收购小麦4285.7万吨,同比下降938.3万吨,其中河南收购小麦912.4万吨,同比下降538.8万吨。
这原本是一个正常的通告,但是很多人都知道食物减少了。有些人认为粮食歉收意味着粮食产量减少?事实上,这是收购渠道变化的结果。由于支持市场的购买价格较低,而基于市场的购买价格较高,农民肯定会选择基于市场的粮食销售。不是市场上缺少粮食,而是购买的方式变了。
然而,在人们心中的疑虑完全消除之前,这样的事情将不可避免地发生。
最近,玉米和小麦的价格下降了。让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小麦价格:河北龙窑金麦朗下跌了5%,正常小麦为1.22元(金价格,下同);河北金沙河集团提价,沙河1.221元,南河1.22元;河南四方面粉行业上涨5%,流量表示1.19元,新麦26和02-1分别为1.3元;山东禹城五得利下跌5%,普通小麦下跌1.227元;山东中粮卢德国面粉价格下跌3%,普通小麦价格为1.228元;曹西安县六合饲料二等普通小麦价格为1.2元;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库的三等普通小麦被筛到1.24元。
许多农民开始担心食品价格会回到过去。那么,食品价格将如何变化?让我们看看官方刚刚发布的权威新闻。
8月26日(星期三)上午9时30分,农业和农村事务部新闻办公室召开粮食市场运行和生产新闻发布会,介绍粮食市场运行和生产现状。
在新闻发布会上,有关人士表示,今年我国小麦产量为2634亿斤,增长0.6%。新麦上市后,湖北、安徽、江苏、河南相继推出小麦最低收购价实施方案,市场价格稳定并走强。7月底,主产区小麦平均收购价普遍升至每斤1.12-1.22元,比规模开放初期高约2-6美分。比去年同期高出3到8美分。山东小麦的收购价在每斤1.17元以上,比去年同期高8美分左右。
既然小麦产量高,为什么价格会上涨?因此,公众对中国的小麦供应是否紧张产生了意见,一些贸易商和种植者不愿意在一些地方出售他们的谷物。根据连续跟踪和调度,从目前中国小麦市场供求的总体情况来看,没有必要担心。有了小麦供应,小麦价格不会继续上涨。
小麦价格不会继续上涨。原因是什么?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一位人士称,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我国的小麦多年来一直高产。自2015年以来,产量稳定在1.3亿吨以上,能够满足当年的消费,生产和需求基本平衡,在好年景呈现出过剩的格局。
第二,小麦库存充足。如前所述,目前的库存大致相当于一年的消耗量,尤其是政策性粮食库存水平高,储备调节能力强。
三是小麦价格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主要是近期玉米价格上涨明显,部分地区玉米价格高于小麦,一些饲料企业增加小麦的采购,替代玉米作为饲料,市场看涨的预期就增强了,部分农户和贸易商惜售的心理又进一步推高了价格。后期,随着玉米价格企稳,小麦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