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农村空心化的趋势加剧,让农业固本的根源,成为这个时代的紧迫感!
由于大量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镇,引发了农村人口和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迅速更替及转变,导致了农村“空心化”的发生。
究其原因,农村产业缺失,农林牧副渔业增收缓慢,有衰落的迹象。靠种地,增产不增值,让更多的农民,已经开始抛荒,外流成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许多外出农民工取得稳定收入后,还带动父母、妻儿等家属和亲戚朋友举家流转到城镇,离土又离乡,在城市落地扎根,不想再回农村。这是造成农村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
农村“空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地实施,农村“空心化”已成为需要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未来农业该如何发展,谁来种地?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中国人的饭碗,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必须要有种地的人,而且碗里装的都是中国粮。
只有手中有粮,心中才不会慌。
未来种地,将是“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科技化”,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职业化农民,将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促使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载体缺一不可。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才能提高粮食生产保供能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在农村,真正种地的农民,收入增产不增收,增长也非常的缓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就要重点放在大的项目业态上,来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产。
五大项目业态,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解决谁来种地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粮食生产,就要走向“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一些自然村落,因地制宜,选择招商引资,适合本地的项目业态,促进农业发展。
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加工加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了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比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每年,农业农村部都会安排年度创建和申报工作,分国家级和省级。
2、农业特色小镇
农业特色小镇是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结合绿色生态、美丽宜居、民俗文化等特征,打造具有明确的特色农业产业定位、农业文化内涵、农业旅游功能的“宜居、宜商、宜业、宜养、宜游”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平台。它是通过整合农业、城镇、科技、文化、创新等要素,构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农旅双链协同发展的综合体,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
3、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是“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点内容,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同时国家也大力扶持创建,资金补助也会倾斜,更适合“数字化”农业操作。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4、农业科技园区
农业科技园区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的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的载体,是市场与农户连接的纽带,是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每年,科技部都会安排年度创建和申报工作,也分国家级和省级。这也是,农业“芯片”的试验场,让种子研发,能够更好的落地,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5、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是优质农产品的源头,有大,有小。只要,覆盖就近市区或县域的市场供应,每年的收益还是相当可观。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智慧农场”的示范效应,带动农场不断的升级改造。
只有,这些项目业态落的好,才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解决谁来种地,带动农民增收,又致富,也会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
其实,农村空心化,没人种地,土地抛荒,还是“农民收入”的问题。只有,解决农民增收,谁种地,补贴谁,靠项目带动,培训职业化农民,一定能稳住基本面。要让乡村能留得住人,必须要有相关产业。
不管是农耕地,还是村集体建设用地,还是宅基地,必须在一定的载体上,才能释放它们的价值,而且还要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例如:土地银行,集中土地,入股业态项目或托管;房宅合作社,集中闲置宅基地,入股业态项目,发展休闲度假产品等等。
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商业是服(福)。
农村,只有引进一些业态项目,靠产业来带动农民就地就业,培训职业化农民,农民才能走向富裕富足。只有,农民增收,才能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推动国内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