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想要农业高质量发展,就得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还有些人认为:“农药化肥使用量越少越好。”
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多少?怎么减?听一听专家们怎么说吧。
张福锁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组长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化肥用量,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化肥用量要控制到合理的范围,既不能多,也不能少。不能盲目“减肥”,当前用量过高的要降下来,用量合理的要保持,用量少的还要提高一些。
- 减少某些过量投入的养分,如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
- 增加有机肥还田
- 补充钙镁锌等中微量营养元素
目前,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构建了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氮肥施用定额指标,通俗点说,即氮肥用量合理范围。
水稻的氮肥安全用量应该为7-12kg/亩,小麦5-19 kg/亩,玉米8-19 kg/亩。
控制化肥安全用量还远远不够,想要实现粮食增产,还应该以技术创新为前提,与其他栽培措施配合。
试验证明,控制化肥用量在合理水平,通过优良品种选育、播种技术调控、土壤改良等措施,小麦、玉米、水稻可以增产18-35%。
宋宝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
贵州大学校长
农药减量不能以牺牲产量和效果为代价
农药减量,不能以牺牲作物产量和防治病虫害效果为代价,而是要淘汰低效、高毒、高残留品种,提升农药利用率,并用高效、环境友好型绿色农药和生物农药新品种替代低效老旧品种,并在此基础上合理使用与科学防控。发展高效、低残留、生态友好的绿色农药和生物农药,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实施力度。
病虫害绿色防控,即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
目前,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已从2012年的15.2%提升至2020年的41.5%,重点区域果菜茶绿色防控基本实现全覆盖。
哪些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值得推广?
按照农药减量、有效控害的思路,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总结出不少绿色防控的技术模式,农民也从绿色防控中尝到了甜头。
在茶叶病虫害防控上,贵州通过实施“以虫治虫、以草抑草、免疫诱抗”等技术措施,在全省43个重点产茶县全域推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连续10年贵州茶产品质量合格率达100%,贵州茶种植面积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臧连生建立赤眼蜂规模化繁育的天敌工厂,研发出玉米螟和水稻二化螟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大区域的生物防治,有效控制了玉米螟、水稻二化螟等害虫,大幅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此外,国内的一些生物防治机构正在开发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品种,实施“以虫治虫”“以螨治螨”,在桃、柑橘等果树上实施生物防治技术,相继在广东、福建、广西、湖北、湖南、浙江、四川、江西、重庆、海南、江苏、安徽、陕西等20个省(市、区)实施,大幅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障我国无公害果品的安全生产。
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虽然农药使用量已连续多年负增长,但用量仍处于高位。因此,还需要在绿色农药创新和科学用药方面久久为功,持续坚持下去。
从今后工作来看,农药减量使用任务艰巨,还要重视四个方面工作。
- 加强农药科技创新,提高农药质量和使用技术,全面普及科学安全用药技术。
- 加大农药绿色发展政策扶持力度,深度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和农残控制。
- 完善农药使用监管制度,明确农药使用者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农药使用行为。
- 加强基层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科学使用农药指导服务能力,强化安全用药技术培训,推广综合防治新技术,力求做到科学选药、精准施药、安全用药,着力解决农民防病治虫难题。
怎么减,您知道了吗?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颜旭 梁冰清
数据图表:盛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