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了端午节,天气变得越来越炎热,但是距离全年最热的三伏天却还有一段时间。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和大暑之间,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空气湿度最大的日子。三伏天的“伏”,指的是六邪中的暑邪,也可以理解成三伏天时的天气太热,我们宜伏不宜动。众所周知,三伏天是全年最热的时期,但是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却只有很少的人知道,那么今年的三伏天是从哪一天开始呢?又是在哪一天结束呢?今年三伏天又有多少天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民间有“夏至三庚入头伏”的说法,意思是从三伏天是从夏至开始算起,第三个庚日起就是三伏天的开始。三伏天分为头伏、二伏和三伏,一伏和三伏的时间都是10天,二伏有10天和20天两种情况。之所以头伏和三伏的时间都是10天,是因为三伏天是和干支纪日法有关。干支纪日法是我国传统的记录日期的方法,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记录日期的一种方法,每60天为一个周期,循环使用。
头伏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计算,二伏是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开始计算,三伏是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计算,因为庚日是十天干中的其中一个数字,因此头伏和三伏都是10天的时间。二伏的天数和夏至到立秋之间出现的庚日次数有关,人们发现,如果在夏至到立秋之间有四个庚日的话,二伏的天数就是10天,如果出现5个庚日的话,那么二伏就是20天的时间,也正是如此,三伏天才会有30天和40天两种情况。
在知道了夏至三庚入头伏的意思后,今年三伏天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我们就能很好地推算出来。今年夏至的时间是6月21日,因此今年三伏天是从7月11日开始,初伏的时间是10天,初伏是到7月20日结束,二伏是从7月21日开始,因为今年从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出现,所以今年的二伏是20天,到8月9日结束,三伏是从8月10日开始,到8月19日结束。因为今年的中伏是20天,所以今年的三伏天一共是40天,也就是说今年炎热的夏天时间会特别长,大家要提早做好准备。
每年的三伏天时间不固定,也不在24节气之中,但是三伏天却是我国传统岁时令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三伏天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史记》中这样记载:“秦德公二年初伏”,也就是说在战国时期时,就已经有了三伏的记录。三伏天的含义和计算方式,是古人智慧结晶的所在。三伏天之所以会和十天干中的庚有关系,是因为在古代十天干和五行是相对应的。在“历忌释”中是这样解释三伏天的“伏”和庚日的关系:“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火,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至于立秋,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之庚日必伏,庚者,金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庚日对应的是五行中的金,古人认为,盛夏天气炎热,是火德大盛的时候,火克金,所以伏天便是从夏至后的庚日开始。
在知道了今年三伏天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后,很多朋友关心,三伏天中,哪一伏最热?农村老人常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是中伏时全年最热的一段时间。中伏之所以会是三伏天中最热的阶段,是因为中伏刚好在大暑节气前后,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2个节气,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和小暑一样,大暑也是反应天气炎热程度的节令,表示天气炎热到极点的意思。今年大暑的时间是7月22日,是中伏的第二天,因此中伏才被人们称为全年最热的时间段。
很多人认为,三伏天是去年最热的时间段,出伏后天气就会立刻变得凉爽起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三伏天结束后,我们会迎来处暑节气,虽然处暑象征着凉爽天气即将到来的意思,但是在处暑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会受到秋老虎的影响,在处暑后依然会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天气,一般要等到白露节气后我们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凉爽。
马上我们就要迎来“加长版”三伏天,这也意味着今年夏天的气温又高、又闷热的日子会很长,大家应提早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三伏天天气炎热,人体出汗较多,体内的盐分子大量流失,因此我们在三伏天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多吃瓜果蔬菜和清淡食物,并减少户外活动,以免在三伏天中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