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萌芽起步到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休闲农业(Agritourism / Agro.Tourism)在中国只有20多年的历史。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可以住宿、度假、游乐、观光、采果、品尝、购物、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
2005年10月前,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纲要建议》,在“新农村建设”中,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特别是距离城市较近的交通方便的县、镇、村开展起来。
农业部公布的数字则证实了休闲农业的能量:截至2018年底,全国休闲农业的年接待人数达到20亿人次,经营收入8000亿元,6000万农民受益。
去年国庆黄金周,仅人口380万的山东省滨州便共接待了200.4万人次的游客,该市旅游局数据表明,其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关企业占70%以上接待了大约150万人次。
“中国每年国内旅游人次达36亿人,其中一半的人次在农村,农民直接接待的至少在6亿人次以上。”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而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去年上半年,全国实际完成旅游投资3018亿元,同比增长28%,高于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正成投资热点。
此前的8月11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乡村旅游创业,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保护民族村落、古村古镇等。《意见》还提出,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
近日,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明确了发展休闲农业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也要求“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不断提升;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农民创业创新融为一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休闲农业是农村一、二、三产业和生态环境、生产过程、生活方式的天然融合体。”海南省农业厅企业发展处处长陈良说,农业是第一产业,农产品加工是第二产业,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由‘农业+旅游’共同孵化的休闲农业,本质上是个‘承一接二连三’的产业。”海南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则认为,休闲农业是融合农业和旅游业,连接农民和市民、城市与乡村的一种新型消费业态,是发展现代农业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北京休闲农业产业实现年产值近40亿元人民币。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冯乐平介绍说,目前北京休闲农业产业拥有8万直接从业者、1.6万个乡村旅游接待户、227个市级民俗旅游村、1300多个休闲农业园、155家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年接待超过2000万人次。另据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北京市休闲农业接待的游客达3800多万人次,实现总收入36.2亿元。
江苏省省会南京市将休闲农业确定为该市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正着力将自己打造成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城市”。
节日之外,平时中国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市场需求量也非常大,如“中青旅”(CYTS),“每年乡村旅游的出游人次增幅稳定在20%。”中青旅联科(CYTS-linkAGE) 目的地事业部总经理葛磊介绍说,一般为短程线路,以周末游为主,包括在城市周边开发的休闲度假旅游和内蒙古牧场的牧家乐、古村落的文化旅游之类“有主题”的旅游。“都市人希望去乡村旅游中寻找一种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
“休闲农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地方政府和工商资本的参与热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表示,不少地区休闲农业经营规模从零星分布、分散经营向集群分布、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功能从单一的休闲功能向休闲、教育、体验等多功能一体化经营转变,空间布局从城市郊区和景区周边向更多的适宜发展区域拓展。
拥有250多万都市人口、每年3000多万外地游客的海南省,2009年7月,率先于全国各省市成立省休闲农业发展局,为全省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机构保证。随后,通过“双百”示范点基地(100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和100家省级休闲观光示范果园)建设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目前其休闲农业企业或机构发展到200家,其中示范点68家,投资总额累计达到50.4亿元,从业人员1.72万人,带动农户2.7万户。
由于天气与环境优势,海南每个月都会迎来来自北方的游客,有些人甚至准备住到这里的农家过冬。“海南农村景色很棒,环境也好、空气新鲜。”来自北京的黎芳芳看到了许许多多从未见过的热带作物,终于知道了自己常喝的咖啡是如何种植、加工而成的。
用地政策
在农业部等11个部门最近联合印发的《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里,首次明确了“农家乐”(Agritainment)这一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条件、使旅游者可以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形式等的用地政策——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可用于休闲农业。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条措施将极大激发靠近城市或景点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价值想象空间,“与往年包括去年底出台的休闲农业扶持文件相比,此份文件最精华的地方即在于这条关于明确‘用地政策’的规定。”
《通知》还提出“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对农民就业增收带动作用大、发展前景好的休闲农业项目用地,各地要将其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安排”,鼓励利用村内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发展休闲农业,对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利用“四荒地”发展休闲农业,其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倾斜。有关部门还将加快制定乡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它条件依法从事旅游经营的管理办法。
“休闲农业最根本的就是能解决农民在家门口就业问题。”中国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说,自己曾在一个山区看到,“就夫妻两个人,3、4张床搞‘农家乐’,挣的钱比出去打工强。”他表示,应该正确处理好农民主体与社会参与关系,就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前提,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惠共赢的机制,既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又让农民利益最大化,“决不能让‘农家乐’变成单纯的‘老板乐’。”
中国农业部门对休闲农业进行规范引导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此次《通知》还要求“将中央有关乡村建设资金适当向休闲农业集聚区倾斜”,同时鼓励各地加大对休闲农业创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从事休闲农业的经营主体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可享受有关税收优惠。在融资渠道方面,《通知》明确,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服务力度,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银行要加大对休闲农业的信贷支持。探索休闲农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休闲农业企业上市。”
在公共服务方面,《通知》提出“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分析,构建完善的休闲农业监测统计制度;支持建设休闲农业聚集区域的公共交通体系”。
互联时代
不少北京市民吃惊地发现,他们去旅游的诸多小山村都被免费WIFI所覆盖。密云县黑山寺村干部王炜说,这两年,来村里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可玩的人多,住的人少,因为游客们抱怨山里信号差,拍了美食美景图连朋友圈都发不了,于是往往下午就返城了……”去年,村里多方筹资,自费建立了覆盖全村的免费WiFi,留住了不少游客,“住宿的人明显多了,这钱花得值!”而密云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全县重点扶持了多个重点“民俗村”安装WIFI,此外,除黑山寺村外,多数民俗村均自费安装了覆盖全村的WIFI设备,成为吸引游客留宿、吃农家饭的招牌。据了解,门头沟、昌平、平谷等北京区县的部分民俗村,也整村覆盖了免费WIFI。
在手机上查到离自己最近的农庄,并可自动规划好路线;能用会员中心的余额在手机上购买网店特色农产品,在农庄里消费也可用手机直接支付……休闲农业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将京津冀地区休闲农业园区的农事节庆、主题活动串联起来。
目前北京已有200多个民俗村、500多个民俗户、900多个休闲农业园(区)注册了微博账号,300多个经营主体创建了微信公众号,直接关注人数超过1000万人。
“北京农园节采用了全新的互联网O2O模式,为休闲农业注入新的活力。”主办者之一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的蒋洪昉会长说。而移动互联网互动服务平台详细呈现京津冀地区休闲农业资源,同时向消费者优先推送附近的农园并且提供线路导航等功能;消费者注册成为会员后还可以在线上、线下享有对应的优惠。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把北京农园节打造成市场认可的‘互联网+休闲农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