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指示,推动农业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和数字化,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给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陕西省大荔县新颖现代农业园区内,坐落着陕西全省首个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智慧大棚。通过摄像头、智能终端、空气、土壤温度、湿度传感仪等设备,管理员可以在大棚内进行灌溉、通风、降温、施肥、用药等远程智能化管理。
陕西省大荔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业务股股长李军:我们设施大棚,人工可减少35%,节肥20%,节水25%,提高产量15%,综合效益能提高20%。
当前,全国春耕、春播进展顺利,物联网、无人机等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在田间地头大展身手。江西省南昌县大田农社是江西首个“万亩智慧农场”,农场采用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春耕效率。
江西省南昌县大田农社负责人邹泰晖:现在我们加装的无人驾驶和北斗终端的有48台机具,包括无人拖拉机、无人插秧机以及一些喷洒飞机。一名插秧机操作员,基于高科技和机械化,可相当于近50个人的劳动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河南省农科院联合国内高校近日成功解析了DNA甲基化参与调控小麦面筋强度的分子机制,为优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了新路径。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我们将抓好种业科技创新,选育出更多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抗性更好的小麦新品种,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近年来,新疆持续推进“4个百万亩”制种基地建设,围绕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实施种业培育、繁殖、推广一体化建设。目前,新疆棉花制种量位居全国第一,玉米制种量位居全国第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杨关勇:积极争取国家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繁基地建设项目,多渠道投入推进制种基地建设,构建政产研学用相结合的育种攻关团队,强化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