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中国气象局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了4月气候趋势预测,清明假期天气预报及提示,同时发布了《大气环境气象公报(2021年)》。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清明节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
中国气象局应急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王亚伟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清明节期间,4月3日至5日,全国大部分地区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长江以南大部地区气温偏低。四川、西藏东部、青海南部、贵州北部、云南北部等地多阴雨雪天气。3日白天至4日夜间,我国东南沿海海域将有6~8级、阵风9级的大风,其中台湾海峡、南海中西部部分海域的风力可达9级、阵风10级,需加强防范。
谈及4月全国气候趋势预测和气象服务提示时,王亚伟指出,在降水方面,预计4月,东北、新疆北部和西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黑龙江东部、吉林大部、辽宁大部、云南、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降水偏多2~5成。全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在气温方面,预计4月,除广西西部、云南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王亚伟提出三方面的气象服务提示建议,一是4月东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发生春涝风险较大;青海和甘肃东部、宁夏、陕西、陕西,以及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可能出现春旱,对北方冬小麦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以及南方早稻移栽可能带来不利影响;云南大部地区可能出现阶段低温阴雨,不利于夏粮产量形成和成熟收获。
二是4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势力总体较弱,气象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需关注对华北、西北地区等地空气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是4月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需警惕森林或草原火灾。此外,清明期间,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少、气温偏高,祭祀扫墓、踏青出游以及农事活动较多,需防范可能引发的火灾隐患。
入春以来气象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 预计4月主要农区发生倒春寒的风险较低
“谷雨”节气即将来临,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种春播的关键时期。近日部分地区出现雨雪降温天气,是否出现了倒春寒?入春以来天气形势对农业影响是怎样的?央广网记者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提问,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薛建军表示,此次降温对北方来说并不是倒春寒。
薛建军解释,3月16日至18日中东部地区出现雨雪降温天气,北方冬小麦处于返青起身阶段且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降温对冬小麦影响不大。另外,由于北方大部的果树还没有开花,部分处于花蕾期的果树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降温也没有导致明显的花期冻害。因此这次降温对北方来说并不是倒春寒。3月19日至23日,湖南北部、江西北部等地出现3~4天日平均气温不足12℃的轻度倒春寒天气,对早稻播种育秧不利,但是由于农户采取了适度的推迟播种、工厂化育秧等措施,降低了降温的影响,倒春寒对早稻的影响有限。
薛建军提到,入春以来气象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南方没有出现明显的低温连阴雨。南方春播区气温偏高1~4℃,降水量50~250毫米,有利于春播。西北地区中东部春播以来气温偏高2~4℃,总体利于春小麦播种育苗。北方冬麦区和南方油菜区入春以来气温偏高,长势良好。2月下旬以来,北方冬麦区气温偏高1~4℃,冬小麦苗情明显转化升级,一、二类苗的比例明显增加。南方冬麦区播种以来光温水总体较好,目前全国冬小麦生产形势向好。2月下旬以来,油菜产区大部气温偏高2~4℃,光热充足,利于油菜开花授粉,全国油菜长势良好,一、二类苗比例接近常年。
预计4月全国大部分农区气温偏高,主要农区发生倒春寒的风险较低,全国大部农区热量充足、墒情良好,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及春播适时播种和幼苗生长。但是,东北地区东部发生春涝的风险较大,华北西部、江南中南部、华南中东部等地可能发生春旱;西南地区南部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阴雨。
发布《大气环境气象公报(2021年)》 全国大气环境继续改善
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发布《大气环境气象公报(2021年)》(以下简称《公报》),指出2021年全国大气环境继续改善,虽然气象条件较2020年有利于沙尘天气偏多偏强,但我国大气环境整体仍呈现向好趋势。
薛建军表示,2021年全国大气环境继续改善。霾日数继续下降。全国平均霾日数21.3天,较2020年减少2.9天,较2016年减少16.6天;京津冀、汾渭平原和长三角2021年平均霾日数分别为31.7、35.2和20.9天,较2020年分别减少6.8、8.8和5.6天。全国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54微克/立方米和30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分别降低3.6%、9.1%;全国臭氧平均浓度为137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降低0.7%(PM10、PM2.5、臭氧资料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1年,全国大部地区保持了近年来酸雨改善的较好水平。
《公报》分析称,2021年北方地区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偏有利,南方地区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偏不利。京津冀等北方区域受冷空气偏强、风速偏大等影响,PM2.5浓度较2020年下降2%~6%;受5月至9月降水日数偏多、高温和辐射偏弱等影响,较2020年有利于臭氧浓度下降。珠三角等南方区域受有效降水日数偏少、风速偏小等影响,PM2.5浓度较2020年升高3%~10%;受5月至9月辐射和高温偏强等影响,气象条件较2020年不利于臭氧浓度下降。
《公报》同时指出,2021年沙尘天气偏多偏强,我国共出现13次沙尘天气过程,较2020年和近5年平均分别偏多3次和0.8次。卫星监测显示,2021年全国大部分地区臭氧和二氧化氮对流层总量均较2020年有所增加。
薛建军强调,尽管大气环境呈现向好趋势,但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冬季持续性、区域性霾和重污染天气过程和夏季区域性臭氧污染天气过程仍时有发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力度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