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今日农业》杂志5月7日文章,原题:我们可以从中国人身上学到什么中国农业要在越来越小的空间内养活大量人口。在中德农业合作项目中担任顾问的德国农业专家帕特里克·帕齐纳介绍了在中国看到的情况。
我第一次赴华时,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农业是如此多样化和小规模。可以看到一小块菜地,旁边是果园,然后是稻田。在中国东部,强烈对比令我着迷:这里有非常现代化的农场,拥有大型机械;也有许多手工种植水稻或油菜籽的小农场,背景是疾驰而过的高速列车。
中国农业的绝大部分由拥有1公顷以下耕地的小农场组成,也有拥有几千公顷耕地的大型国营农场,规模处于两者之间的不多,但结构性变化肯定正在发生。许多农民离开村庄并出租土地。越来越多私营企业主共同租用土地,从生产农产品中赚钱。在许多地区,地方政府还成立农业中心(进行指导)。
中国农民面临哪些问题?有时病虫害问题很大;大片地区多年来一遍又一遍种植相同作物;很多创办农业企业的企业家缺少农业背景。且与德国很不同,在中国有很多人学习农业专业,但只有极少数人最终从事专业。
那我们能从中国农民身上学到什么?我觉得中国的电子商务令人兴奋。许多中国农民,包括小农,都成功地通过互联网营销自己的产品。而且,这里的物流服务费用非常低且速度非常快,有时甚至在当天就能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物流服务提供商甚至还负责包装。在中国,数字平台都是联动的。农民们在社交平台上通过短视频宣传产品。有人碰巧看到视频,想着“哦,真好吃”,于是点击,就可直接从农民那里订购产品。(作者卡特琳·克伦,青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