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的中国大地上,黄土背朝天的小规模种植,似乎是中国几千年来农业基本形象的表达。今天,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但仍有5亿人生活在农村。如今的新农村,不是道路泥泞,杂草丛生,而是繁荣之下,难掩逐渐被掏空的萧条。未来谁来种地,成了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从农业集团到农业形态,从农业生产方式到盈利方式,中国农业正在酝酿一场千年变革!
中国农业正处于“千年巨变”的转型期。
无论你亲眼所见,还是从课本上了解到的,你对中国传统农业的印象都会有类似的描述:人均土地只有一亩三分地,户均土地只有十亩。在这些耕地中,“棕榈田”、“鸡窝田”很常见,我们劳动人民形象地称之为“蛙跳三山”!在有限的土地上,我们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劳动很辛苦,收入也很低。
现在,这一切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农村人口5097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1%。与2010年相比,农村人口减少了16436万人。在大量农民从根源上离开土地的同时,甚至一些户口还在农村的人,尤其是80后,也开始离开土地,离开村庄,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和劳动。
在疫情爆发前的正常年份,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初公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农村人口人均年收入约为1.46万元,而外出务工人员达到约4.45万元。农民工的收入高于农业工人的事实正吸引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
这意味着,依靠劳动和土地的集约投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有农业生产方式,实际上已经开始发生“千年巨变”。
首先,农业耕作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在传统农业中,劳动生产率几乎没有变化。农民主要依靠提高土地生产力来养活自己和家人。但是现在,机械化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57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21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率不到1%。2021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10.78亿千瓦,比1957年增长890.91倍。目前,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的机器播种率和机器收获率均达到95%以上。“两头牛养杠”的耕作方式在中国基本成为历史。
第二,土地经营的规模在变化。中国的人口结构和土地性质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欧美国家那样搞超大规模农业,也就是说只能适度扩张。当然,这十年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货币市场的发展,整个农业的经营规模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未来适度规模的比重还会进一步提高。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新型农业主体总数已达300万左右。这些主体虽然存在空壳、补贴等问题,但都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随着时代的进步,它们必然会向标准化发展。
第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在发生变化。大量农业人口离开土地后,传统的自耕自种、自给自足的农耕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农业从产前、产中到产后,基本都是靠一家或邻居的互助。现在出现了一大批专业化的社会化农业服务组织,如联合收割、无人机飞防等。
第四,农业技术正在发生变化。几千年的传统农业没有太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技术。种田基本靠经验,然后代代相传“口口相传”。上一代这样,下一代还是这样。然而,近年来,农业技术的转变非常明显。除了前面说的机械化,良种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随着不同阶段水利化肥的持续施用,我国粮食单产显著提高,从1950年的77公斤/亩提高到2021年的387公斤/亩。此外,近年来一些新兴业态,如无人机物联网成套、数字经济、农村数字化等等,也开始进入农村。
第五,从事农业的主体在变化。传统农业中,当地农民基本都是在当地从事农业种植。现在,一大批新的群体开始进入农村,包括年轻人和原本与农业无关的人,现在都参与到农业生产实践中。甚至这种变化有时超出我们的想象,但它已经在改变几千年来中国农业在我们固有思维中的形象。
中国农业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从产业结构来看,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外流带来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主要的粮食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依靠国家稳定的粮价和补贴生产,耕地规模也在扩大。但经济作物尚未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虽然一些地区正在形成集群,如脐橙、苹果、猕猴桃、火龙果等。,农民还是自发选择种什么,在哪里加工,怎么卖等等。市场组织还比较脆弱,运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生产效率来看,虽然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在生长过程中,管理环节,如除草、杀虫、化控、灌溉等。,仍处于低水平的机械化。经济作物方面,除棉花机械化程度较高外,其他大部分经济作物相对于大宗作物都比较分散,基本上以人工种植和管理为主。当然,因为这类经济作物的收益比较高,所以人们还是愿意参与这种生产管理的。
从农业品牌化来看,粮油作物的品牌发展要好于经济作物。这主要是由于粮油的需求基数大,而需求相对稳定,企业规模化经营和品牌积累相对容易。然而,在中国整个农业经济作物,尤其是高价值的果蔬,仍然没有相应的巨头!
从劳动力来看,自然农业人口逐年减少,社会化生产力逐步进入田间地头,但服务聚集还不够。土地规模是由人力资源决定的。农业人口太多,决定了中国很难形成像美国那样的农场规模,但服务规模可以形成竞争优势。服务规模不够,整个农业的生产成本就降不下来。
总之,无论是从事农业的群体,还是农业的形式和盈利模式都在动摇着传统农业的核心,这些变化正在使中国农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