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建肩负着以农业科技要素集聚引领示范带动区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自2002年以来全国共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00余家,发展成为各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人才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企业孵化等的动力源和导航器,也壮大成为以科技要素创新集聚驱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国家级平台和中坚力量。
二十年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围绕服务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科技创业服务与现代农业企业发展、现代农业综合创新示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培育了一大批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孵化了一批更高级形态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显著的提高区域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促进和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新机遇,取得了丰硕成果!
(1)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特色突显,经济效益显著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路径,园区通过挖掘产业特色和潜力资源,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布局的主导产业体系。无论是以粮食作物作为主导产业,还是以经济作物作为主导产业,园区将“高效”生产“优质”农产品作为园区发展的着力点,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逐步从向“数量”要效益转向向“质量”要效益。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探索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模式,着力推进农业产业链向下游的农产品加工、流通、品牌等发展,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2)要素聚集效应进一步发挥,产学研合作紧密,产业提质增速突显
园区通过构建和完善“省级引导—市级配合—县级落实”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机制,激活社会资本积极性,引导城乡各类要素向农业科技园区聚集,优化产学研合作机制,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质增效效果凸显。
①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理念,提升园区要素集聚承载能力。一方面从软环境方面,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积极引导要素集聚。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类资金、资源向园区集聚,积极探索园区的配套以及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资源要素聚集效应得到进一步发挥;另一方面是从硬环境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集聚承载能力。围绕水、电、路、气、绿化等综合配套和基础设施有序提升建设水平;同时积极推进园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所带来的乘数效应。
② 探索优化灵活产学研协同合作体制机制,激发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活力。一方面是探索建立产学研协同合作机制,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构建更为灵活的“政府—企业—院所”协同合作机制,搭建各类农业科技重大功能型和科研公共服务平台,以平台优势集聚了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要素;另一方面是积极引入和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强化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应用,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紧抓“科技”内涵,突出“农”“科”特征,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引导创新要素向园区高度集聚,强化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使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形成现代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业态。
(3)示范推广功能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农民增收致富显著
一是成为成果示范推广的主阵地,提升区域农业产业竞争力。园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的作用,积极探索围绕核心区试验、示范区转化和辐射区推广的技术扩散和联动机制,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二是成为培训职业农民的主战场,促进农民创收增收。园区充分发挥培训示范作用,围绕综合素质、生产技能、经营管理、职业教育等方面开展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围绕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出台鼓励政策,通过稳定就业促进农民创收增收。
(4)产业绿色发展进一步增强,科技扶贫成效显著,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科技驱动为路径,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因地制宜和因产施策,积极引入科技要素,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路径。新疆温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以节约土地、劳力、水肥药资源为核心的优质高效可持续栽培模式,对天山山脉生态系统进行开发管理,成为阿克苏市一道绿色生态屏障;二是以服务农业产业为核心,精准实施科技扶贫,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质量。持续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上发力,结合扶贫区域资源条件,采取精准实施科技项目、建设科技示范基地等一系列举措,强化了农业科技集成与应用,培育了全产业链条人才管理和经营队伍,提供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增强了科技扶贫的活力,提高了贫困地区的“科技造血”水平。
紧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总目标,站在新时期新阶段面向“农业强国”的历史交汇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不忘初心”,肩负担当与使命,有基础、有实力、有信心继续以科技创新引领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强国”贡献力量。面向“三农”工作新的要求、新的任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提升:
(1)围绕整体建设方面
园区发展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以科技要素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坚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姓“农”,是农、为农和利农,制定园区准入门槛,将为农民谋福祉作为园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姓“科”,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解决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问题,积极推进产业提质升级;三是坚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姓“高”,园区应以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和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和绿色发展水平为重点工作内容。
(2)围绕顶层设计方面
一是管理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与构建。进一步完善和建立相对独立、有专职工作人员的管理机构,进一步构建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体系;二是发展建设规划顶层设计与实施。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积极衔接国土空间等上位规划,严格规范和控制园区核心区四至和严格遵循上位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划定较为合理的示范区和辐射区,要求与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3)围绕主导产业方面
一是明确优势主导产业。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要求,基于当地资源禀赋条件和现状,选择适宜的、相对集中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数量不宜超过3个;二是促进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的协调发展。结合“一县一业”的发展战略,提升园区主导产业与县域主业的关联度,尤其是对于农业县,园区的主导产业应定位于县域主产业的前沿环节;三是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引导园区主导产业从产前、产中、产后层面入手,向全产业链条方向发展;强化科技对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引进不同类型的企业优化一二三产的布局,用创新链支撑产业链发展,通过产业集群建设使主导产业产业链增粗拉长。
(4)围绕科技创新方面
一是加大对园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政府应每年给予园区一定的专项科技资金投入,加大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视,为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汇聚创新资源;二是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鼓励科技人才在园区创新创业,加强科研团队与园区创新型企业的深度结合,重视引进人才团队成果的示范推广成效;三是重视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加强对创业孵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加速在孵企业的成长进程;以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为抓手,通过服务龙头企业发展,推动创业链的延伸及产业集群的打造。
(5)联农带农机制方面
联农带农机制是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大对联农带农机制的探索。带动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建有完善的联农带农机制,园区加大对联农带农机制的探索,有组织地带动农民致富;二是提供可复制可操作的方案。园区在自身探索联农带农的基础上,要积极组织园区企业参与到工作中来,发展形成“沉得下去、操作得来”的联农带农模式,对区域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作者:陈学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范云涛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研究员
转载自: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