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肩负着以农业科技要素集聚引领示范带动区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自2002年以来,全国共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00余家,成为以科技要素创新集聚驱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国家级平台和中坚力量,在促进农业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提高区域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就业创收增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特色突显。园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路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布局的主导产业体系。将“高效”生产“优质”农产品作为发展着力点,逐步从向“数量”转向“质量”,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探索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增强农业产业韧性。
要素聚集效应进一步发挥,产业提质增效显著。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理念,提升园区要素集聚承载能力。从软环境方面,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类资金、资源向园区集聚;从硬环境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集聚承载能力。推进园区信息化管理水平,发挥“数字化+”所带来的乘数效应。探索优化灵活产学研协同合作体制机制,激发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活力。紧抓“科技”内涵,突出“农”“科”特征,探索建立产学研协同合作机制,积极搭建农业科技重大功能型和科研公共服务等科创平台,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强化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使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
示范推广功能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竞争力提升。园区充分发挥成果示范推广主战场和培训农民技能主阵地的作用,积极探索围绕核心区试验、示范区转化和辐射区推广的技术扩散和联动机制,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升区域农业产业竞争力,拓展农业产业价值链,有效稳定农民就业和增收。
产业绿色发展进一步增强,科技扶贫成效突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科技驱动为路径,因地制宜,因产施策,积极引入科技要素,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路径,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通过精准实施科技项目、建设科技示范基地等,强化农业科技集成与应用,提升脱贫地区的“科技造血”水平。
面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任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还应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提升。
整体建设方面,坚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姓农、是农、为农和利农,将为农民谋福祉作为园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园区姓“科”,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解决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问题。坚持园区姓“高”,以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人才和绿色发展高水平为重点工作内容。衔接遵循国土空间等上位规划,科学制定新阶段发展建设规划,划定合理的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要求与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主导产业方面,促进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协调发展,结合“一县一业”发展策略,提升园区主导产业与县域主产业的关联度,园区的主导产业应定位于县域主产业的前沿环节。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引导园区主导产业从产前、产中、产后入手,强化科技对全产业链支撑作用,用创新链支撑产业链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方面,加大对园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视,给予园区专项科技资金投入,为主导产业汇聚创新资源。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鼓励科技人才在园区创新创业,加强科研团队与园区创新型企业的深度结合,重视引进人才团队成果的示范推广。重视高精特新企业培育,加强对创业孵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加速在孵企业的成长进程,推动创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联农带农机制方面,加大对联农带农机制的探索,有组织地带动农民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操作的方案,积极组织园区企业参与到联农带农中来,形成“沉得下去、操作得来”的发展模式,发挥对区域农民增收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作者:陈学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范云涛(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研究员)
来源: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