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田间地头生产繁忙。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依然面临农村空心化、农业人口老龄化、农村土地碎片化等问题,要让有限的土地多产粮、产好粮,就要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进行革新,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催生一批“田管家”“田保姆”,让小农户融入现代化大农业。
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的小农生产方式,仍是我国农业发展长期面对的难题。耕地的碎片化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小农户生产,能够改变“单门独户难种田”的现状,不仅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还能解决“如何种好地”的难题,符合当前农业发展实际。
在农业大省黑龙江,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加、贮”等环节,都能够获得专业化的服务。统一购种、统一耕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粮食产量得到明显提升。不少农户成了“甩手掌柜”,既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也让土地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提升。
不过,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专业水平、服务能力、服务规范等都存在差异。带动更多小农户融入现代化大农业,就要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专业化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半径。
聚焦服务小农户目标。引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是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目标,帮助小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农业生产中“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现实问题。开展农业生产托管的各类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服务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等,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农业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有效满足小农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提升服务质量。围绕“如何种好地”,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不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深度融合,积极应用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比如,积极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和遥感、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等智能化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生产环境和服务质量的智慧化精准化监测。鼓励服务主体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开展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解决服务主体普遍面临的技术、装备等难题,通过科技赋能,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
探索服务功能拓展。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由生产型服务向全产业链服务发展转变。以盘活存量设施、装备、技术、人才及各类主体作为重点,探索建设多种类型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不仅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田管理、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等服务,还要积极探索拓展金融、保险、担保、期货、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品牌创建、废弃物回收和大数据支撑等特色服务,实现更大范围的服务资源整合、供需有效对接,不断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吴 浩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