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要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首先,要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提高产能,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保护好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其次,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落实产业帮扶政策,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空间布局规律,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个底线任务。再次,要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推进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以产业急需为导向,集中力量组织技术攻关。要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最后,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摘编自《人民日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表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目前,经济的发展环境和约束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进一步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要选准选对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的着力点。要按照自主创新要求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聚焦国家战略需要优化投资布局。适应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需要,构建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高度结合的综合基础设施通道体系。在断链风险较大的领域,完善产能备份和多元化供给方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弹性韧性。要适应品质提升需求确定投资方向。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人口集聚能力提升,引导投资向这些区域进一步集中。推动县城和特色城镇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和传承历史文化。要继续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投资动力活力。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健全项目投融资机制,畅通资金融通渠道。
摘编自《光明日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欧阳慧认为,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刻理解和认识新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战略要求,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一是形成彰显优势、合理分工的区域经济布局。各地区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整体发展和相互协作中努力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二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全力推动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着眼于促进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要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要素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增强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是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根据人口等要素空间集聚态势,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推动中心城市更好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协调联动发展。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在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发展水平、保障国家产业安全的同时,增强农业地区农产品供给能力。五是把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作为重要抓手,把主体功能区战略细化落实到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层面,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摘编自《经济日报》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文娟表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首要任务是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进一步加强党的科学理论青年化阐释的能力和水平,做好党的科学理论的青年化阐释。要把政治引领放在突出的位置,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明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要用青年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阐释党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要让青年能够从党的科学理论汲取智慧,从理论上的清醒获得政治上的成熟和坚定。要把青年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与当代青年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新时代青年担当时代重任的紧迫性表达出来。要把倾听青年声音、把握青年需求作为阐释党的科学理论的切入点,为青年提供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让青年能切实感受到理论的实践成效。要采取青年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形式,逐步建立起青年对党的科学理论的正确认知。理论工作者要在形式上摆脱抽象理论概念化、程式化的约束,改变传统式的说教或居高临下的思想工作方式,结合中国化风格和时代化特征,把理论转化为有形、有感、有效的具象化作品。要让新时代的广大青年为党的理论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要把党的科学理论的最新成果传递给青年,在讲好党的科学理论中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切实增强青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