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在研究谋划全市房地产工作时提出,为避免“公摊面积”比例过大,要积极探索商品房销售按套内面积计价。这一举措再次引发了对于“公摊面积”的争议和舆论关注。
所谓“公摊面积”,指的是商品房建筑面积中除了套内建筑面积以外的部分,包括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等公共空间。公摊面积的多少通常由公摊系数来衡量,电梯、走廊、过道等公共设施的面积越大,公摊系数就越高。
合肥市提出按套内面积计价的探索,旨在改变目前一些楼盘公摊面积比例过大的情况,以更好满足购房者对于住房需求的合理期待。此前报道中提到的西安楼盘就存在公摊面积超过50%的问题,购房者普遍对此表示不满。因此,合肥市的举措被认为是关注购房者利益、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种尝试。
要注意的是,虽然合肥市提出了相应的探索方向,但目前并未明确取消“公摊面积”,相关征求意见和提案也尚未在全国范围内落实。然而,早在2002年,重庆市就率先取消了“公摊面积”,要求商品房销售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并且对不按套内面积进行计价销售的开发商进行了规定和处罚。这一政策至今已执行了21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购房者关于公摊面积的痛点。
随着合肥市的探索和其他城市的借鉴,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地方开始关注并推进取消“公摊面积”的政策。这将对购房者提供更为透明和公正的房产信息,同时也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之,合肥市探索商品房销售按套内面积计价是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变化的回应,引发了对“公摊面积”问题的关注。取消“公摊面积”的实践已在国内某些城市进行,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城市加入到这一潮流中,为购房者提供更为公正和透明的购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