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与互联网企业加码布局,“互联网+农业”驶入创新快车道,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新动力。
当前,“互联网+农业”已在多个领域取得不俗成效,其商业应用已初具市场规模,以农村电商市场为例,有数据预测其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8.87%,到2020年我国农村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可是,在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实际效果和外界期望尚存在一定差距,在融合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农村的网络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如何引导农民群众运用好“互联网+农业”这一创新模式,值得继续挖掘其潜力。
“互联网+农业”的初心是服务农民的切实需求。对农民来说,增加收入是根本目的,“互联网+农业”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农民充分享受“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红利。
1、强化“互联网+”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工作的结合力度
一是要把“互联网+”与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将“互联网+”应用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及农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通过综合农技服务、农资配给、销售支持等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的精细度和价值含量。
2、强化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加大对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推进宽带进村到组入户,加速推进第四代移动互联网络覆盖农村,缩小城乡间地区间“数字鸿沟”的硬件基础,电商扶贫试点应在指定期限内实现“村村通宽带”和通信网络升级改造;
二是要通过基站用电定向补贴等形式,积极推进农村互联网“提速降费”,电商扶贫试点县对贫困户给予一定量的手机免费流量、对参与电商培训人员给予手机流量支持,按照农户实际网上交易额给予网络资费补助,为广大农民提供“用得起、用的明白、用的放心”的互联网连接。
3、强化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要合理规划推动物流资源整合,一是要加大物流资源在县域层面的统筹整合力度,鼓励县域政府结合当地市场和电商发展特点,做好县乡村三级物流仓储规划,科学布局本地物流配送的“最后五公里”;
二是要鼓励邮政、供销社通过整体出租、入股、订单分成等合作形式,深入开展与平台电商及现代物流企业的合作,激活并用好现有仓储、配送渠道资源;
三是要建立县级层面物流资源整合平台,整合各类快递配送订单,深挖配送网络的规模效应,实现到村到组配送,降低配送成本。
4、强化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一是要尽快制定并出台农户会用、市场认可、管理方便的农产品线上交易分类标准,建立适应于电商发展的农产品质量分级、采后处理、包装配送的标准体系。通过标准化提升线上销售农产品的质量与品质,引导生产者改进生产和产后运销管理。
5、强化农村电商的人力资本支撑
一是要整合农业、人社、商务、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针对不同类型主体和应用,开展专题性、体系性“互联网+”应用培训。
二是要统筹利用好“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选派培训体系,鼓励大学生村官们成为“互联网+”农业政策的宣传者、积极的实践人和带动农民入网的领头羊。
三是要依托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政府采购等形式鼓励平台电商和当地网商积极参与农户互联网知识普及培训,传授用得上的“互联网+”知识和实操技术。
互联网+农业不仅仅是向农村卖商品,也不是把农村商品卖向城市。而是一个生态体系的搭建,也是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大平台,特别是与农村电子商务的结合。自从互联网+战略行动计划,从最新国家政策看,农村电商、农产品电商、农村物流、农特微商将引来一股新的创业商机。要让农民享受红利,一方面,政府应加快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并针对推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配套落实政策性保险,着实为农民分忧解难。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教育。“互联网+农业”能否顺利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对其认知程度的高低,这就需要政府积极地宣传与引导,帮助农民成为网络营销的主体。同时,还可以鼓励引导农业金融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升级农村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