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采摘园,人们便会联想到休闲农庄,但提到休闲农庄,人们未必能联想到采摘园。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不是所有的庄园都有采摘区,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适合搞采摘体验。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农产品才适合呢?别急,我们先了解下采摘的历史由来。
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中城市的工薪阶层、白领阶层和金领阶层为了放松工作压力,调节心情,体验瓜果采摘的乐趣,品尝新鲜瓜果,于是全家人一起到郊区的旅游度假村或田园度假村小住几天。
国内最早的采摘体验是在深圳的荔枝节,荔枝是南方人最喜欢的水果之一,通常在每年6月份左右就能吃到新鲜的荔枝。
在消费升级的今天,人们不满足于好吃,还要好玩,在玩中体验美食带来的满足感。于是各种采摘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庄园种植的各种农产品都推出了自己的采摘体验。
上文我们分析过,游客来摘菜的一大原因是放松身心,品尝新鲜瓜果的同时体验采摘的乐趣。而有些庄主却盲目跟风,无论种植什么,都拿来做采摘体验,这种盲目跟风的后果只有一个,损失惨重!
例如,海南一位种植西瓜的农户推出了西瓜采摘体验,好大的一颗西瓜大人抱着都费劲,何况还有小孩,从采摘到搬运到指定的收费处,就有不少西瓜在搬运途中损坏,中途的损失只能是老板买单。而且西瓜长在地面,游客进去采摘难免会踩到西瓜藤,从而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又比如,山东的果农推出的樱桃采摘体验,刚开始这位果农信心满满,说只要推出采摘体验就一定能吸引很多客户过来体验。
活动一推出确实吸引不少客户过来体验,但后来果农才发现,这就是一桩赔本买卖,原因是樱桃极为“矫情”,尽管果农给客户强调该采摘的注意事项,但客户采摘来的樱桃要么有磕碰,要么采摘的位置不对,影响卖相不说,更重要的是由于摘的位置有误,而且游客大多都第一次采摘樱桃,对樱桃树的破坏严重,这极大影响了来年的产量,造成损失巨大,这也只能由果农的盲目买单。
还有一个例子,是种植香蕉的农户,也推出采摘体验,结果不言而喻,又被当成反面教材。去过香蕉园的都知道,香蕉采摘要将整硕香蕉采摘下来,没点力气的人还真干不了这活。
而游客采摘的香蕉要么只采摘部分成熟的香蕉,要么把摘过了头,严重破坏了香蕉树,损失也就在所难免了。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椰子、凤梨、菠萝蜜、冬瓜、葵花、桑葚、榴莲等等这些农产品,都不适合搞采摘,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要么体积过大,要么皮薄易破损,要么重量过重,要么长刺...
通常而言,适合做采摘的农产品具备以下特征:
1、农产品直径在1-10cm,一般不超过15cm也不小于1cm;
2、重量不超过2公斤,过重会影响体验,会给消费产生负担;
3、高度不宜超过2m;
4、外皮不能过薄。
满足以上这四点的农产品,才可考虑做采摘体验。园区要做好农产品保护措施,给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采摘环境。
此外,为客人采摘与品尝时提供服务,采摘时服务员要简单介绍瓜果品种和营养价值,并为客人提供1~3个水果袋。
并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适合采摘,选这些当采摘的庄园会损失惨重!
尽量帮助有需要的客人提拿水果袋,并适时地帮助客人采摘成熟的瓜果。参与采摘过程中,服务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客人的采摘活动中,随时关注客人的个性化需求,真诚地为客人提供采摘服务,为客户营造一次良好的采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