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正是蒜薹上市的时候,去年的蒜薹价格很低,很多蒜农觉得今年种得人应该少了价格能上去,结果还是供大于求,加上收购商压价,价格仍然不尽人意。有些地方雇佣人工采摘蒜薹4毛—5毛一斤 ,商贩地头收购价也是4毛—5毛一斤,为了不影响后期大蒜的长势,有些种植户直接放话:“只要自己来摘,蒜薹免费送!”
“丰产”不“丰收”,农产品滞销的困境年年都有,有的养殖户把鸡蛋含泪倒悬崖,有的养殖户把鸭苗直接扔进焚烧炉,还有一些奶农用鲜牛奶浇地,藕农拿莲藕喂羊,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这些年格外多!一边是“农民卖难”,另一边却是“市民买贵” ,城市中的居民不断的抱怨果蔬价格太贵,吃不起。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其实,造成农产品滞销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农产品季节性集中上市,市场供过于求;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造成跟风种植或养殖;果蔬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导致市场竞争力低;销售渠道单一等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达国家,比如以大农场模式为主的欧美,农产品滞销现象发生频率较小。由此不难看出,出现滞销的原因跟我国当前“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模式有一定的关系!
分散经营就容易出现农民在提升农产品品质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价格容易受到行情波动的影响。再加上很多农民不懂得预测行情,盲目种植或者养殖,而销售渠道又相对单一,农产品“滞销、卖难、买贵”的怪循环就会不断重演。
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有人说可以采用种养结合,一份土地,两份收益,最大限度的降低单一的种植业和单一的养殖业的风险,有人说可以等待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出现,有人说最好消灭中间商,你觉得呢?